翻車促成長,選車不踩雷。作為第四屆“一諾杯”(2020)年度車評選的子項目,環球汽車網&侃車e族首屆“冒進杯”年度最差車型評選,2020年12月下旬正式啟動。首次從用戶角度復盤年內汽車圈,瞄準發生集中投訴、嚴重缺陷、口碑暴跌、重大事故等四大“翻車現場”,聚焦消費者對品質座駕的新需求,賦能汽車品牌健康成長,為消費者選車有效“避雷”。
為迎合下沉市場,部分廠家對產品進行功能減配,甚至從發動機到變速箱,都存在設計缺陷,讓原本朝著幸福出發的汽車消費者轉瞬進入消費黑洞。“冒進杯”將重點點名這一類產品,還原汽車市場最基本的“一諾”原則。其中,一 汽 馬 自 達 阿 特 茲 持續爆發“異響門”等問題,且售前、售后服務態度差,銷售數據不斷刷新低,最終奪魁“冒進杯”(2020)年度【產品Bug獎】。
自帶BGM,人送稱號“阿特吱”
阿 特 茲 的問題大多集中在車身異響,包括B柱、C柱、后尾箱在內的多項車身部件上。眾所周知,大多數車輛異響是因為車身部件的老化,而阿 特 茲 的這一問題則集中在半年購買的新車上,甚至有用戶在提車當天就發現了異響問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也難怪網友調侃“阿特吱”。
雖然關于車身異響問題,一汽馬自達官方回應將給予檢查和維修,特別情況按照三包法來對阿 特 茲 異響事件負責。不過,據部分車主反饋,4S店對車輛進行維修后,異響仍會反復出現,甚至部分車主表示維修后剛開出4S店便又開始響,且持續的異響嚴重影響駕駛心情,間接出現行車安全隱患。
關于異響的成因,一汽馬自達官方表示在電泳過程中,多余的電泳漆液滴進鋼板夾縫,形成殘渣,當外界溫度升高至一定溫度后,導致殘渣軟化,并在顛簸路面與鋼板間產生持續的黏連、斷開情況,最終產生異響。該問題截至2020年末依舊沒有解決方案,正如官方專家所言:“車身異響的處理方法,也不斷在實踐中整理總結”。至于車能否修好,全憑運氣。一汽馬自達 阿 特 茲 也引此被選入產品Bug獎。
除此之外,一汽馬自達阿特茲在三大件上也問題不斷,發動機、變速箱、懸架都出現漏油情況。其中,在馬自達官網可以看到,官方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密封膠不嚴或橡膠密封圈不嚴,需更換油封或重新涂膠。需要注意的是,此種方法必然要拆卸發動機或變速箱進行維修,而在外部打膠的方式治標不治本。對于用戶來說,新車一年就有如此明顯的產品質量問題,試問誰能接受?
一汽馬自達還在去年開啟了一波 阿 特 茲 的召回,召回原因是車輛無法啟動或在行駛過程中突然熄火,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涉及16792輛,幾乎相當于 阿 特 茲 近一年的銷量!
測試墊底,阿 特 茲 安全性讓人質疑
除了生產制造和裝配上的問題,一汽馬自達 阿 特 茲 的安全性也讓人膽怯。根據中保研公布的碰撞測試結果來看,一汽馬自達 阿 特茲 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獲得M(一般)的結果,正面25%偏置碰撞也同樣如此,但車內乘員安全指數則是A(良好)。
從實際測試車輛來看,其左側A柱出現明顯的彎曲,A柱下方與防火墻連接處被擠壓變形,進一步影響到了B柱與車頂銜接的位置,產生一定的凹陷,在C柱位置,我們還可以發現明顯的形變,這也是撞擊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產生的影響。
再看車內,中控臺已發生非常明顯的位移,導致安全氣囊雖然引爆,但未能接住測試假人的頭部,同時由于側氣簾因覆蓋范圍有限,也未能保護到假人。除此之外,阿 特 茲 的安全帶也未能給假人給予一定的束縛,整個“人”傾倒在中控臺,已受到一定的傷害,最終拿下墊底的測試成績。
早些年間,有著“東瀛寶馬”之稱的 阿 特 茲,在以技術之長的馬自達加持下,可以說風光無兩。但隨著產品質量問題爆發之廣泛,問題之繁瑣,致使阿 特 茲 從“叫好不叫座”,到市場口碑雙失,再加上中保研碰撞測試中暴露的安全問題,給茍延殘喘的 阿 特 茲致命一擊,最終以“實力”贏得“冒進杯”(2020)年度【產品Bug獎】。
作為“冒進杯”的代表車型之一,一汽馬自達 阿 特 茲 也給車企帶來了警醒。不論何時,品質才是企業立足的基石,優秀的產品質量和服務理念并有效實踐,才能贏得用戶發自內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