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湊巧,也許是主動放棄,新能源車企在10-15萬售價區間布局的純電產品并不多,車型銷量與傳統燃油車并不在一個量級,不過顯然這種市場形態并不會長久,新能源車企攻占10-15萬區間也將是一種必然,問題會轉化為“由誰攻占”而已。
現階段,比亞迪元PLUS和AION Y在細分市場中有著一定話語權,用戶接受度比較高,今年3月,東風風行雷霆以“13萬級純電SUV普及者”姿態入局,上市即吸引眾多眼球,并與比亞迪元PLUS和AION Y在細分市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被用戶稱為“雷元Y”。
三款車企憑借過硬的產品實力,重塑13萬元級純電SUV市場的格局,讓“油電同價”不再只是噱頭,成為行業即將到來的“新標準”。對用戶而言,想要選購一款緊湊型純電SUV,“雷元Y”又該怎么選?巧的是,日前風行雷霆、元PLUS、AION Y齊聚成都,我們通過深度對比試駕,來看看誰才是“油電同價”時代下的“卷王”。
5大動態測試,操控性/穩定性各有所長
對于新能源純電汽車,很多人都有一種“純電無駕趣”的論調,所以本次賽道以顛簸路、凹凸路、蛇形繞樁、百米加速、濕滑路段五大項目進行PK,目的是測試三款車型面對極限操控時的穩定以及舒適性表現。
從數據上看,風行雷霆的340N·m峰值扭矩很給力,在百米加速路段中表現優秀。得益于高效多合一電機,風行雷霆起步輕快、響應迅速,當然風行雷霆不是一味“傻快”,也配有舒適制動功能,加上動力回收介入也不算強,實際駕駛體驗并不突兀。元PLUS和AION Y同樣擁有不錯的加速性能,前者前中段瞬時扭矩夠大,提速很快,開起來有種愉悅感;AION Y從初段到后段很線性,舒適性營造得不錯。
蛇形繞樁和濕滑路面體驗,同為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的風行雷霆與元PLUS不分伯仲,入彎重心、傾角很小,使得車身姿態抑制得很好。而采用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的AION Y,在彎心速度和車身傾角抑制方面的表現稍差。在顛簸路和凹凸路段體驗中,風行雷霆車身平穩,同時能有效抑制輪胎碾過顛簸路段的震動音,帶來更好的靜謐性以及駕乘舒適性。
三款車動力表現各有特點,風行雷霆就像一個“多面手”,在駕控與舒適之間的平衡取舍處理得很到位,經受住了五大動態測試的考驗;元PLUS作為市場上的老將,主打一個穩打穩扎;AION Y靈活性足夠,不過在懸架上稍顯遜色。
滿足多元用車生活,車機智能各顯神通
如今,消費者對汽車的要求早已打破了出行工具的單一用途,對個性化設計和功能配置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進入風行雷霆的車內,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高級感,環抱式儀表臺設計,加上仿麂皮紋和碳纖維紋的環保皮質座椅和64色天幕星空頂,營造出簡約輕奢的氛圍感。10.25英寸雙聯屏也出現在這款13萬級SUV上,內置FutureLink4.0車聯網和智能語音交互系統,交互體驗處于一線水準。
元PLUS呈現的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內飾設計以運動健身為靈感打造,搭載了15.6英寸自適應旋轉縣浮Pad,兼具橫向與縱向布置大屏的實用性也能更好的匹配BYD OS豐富應用生態中不同APP的使用習慣;AION Y的極簡設計風格依舊鮮明,配有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和14.6英寸觸控式液晶屏, ADiGO車載智能系統開放了邊開邊拍、語音控制抖拍以及內外雙攝等諸多功能,此外還有一鍵套剪、智能推送模板和高速秒傳等功能,滿足女生的自拍欲。
一番靜態體驗下來,元PLUS像是個發揮穩定的選手,讓人挑不出大的毛病,AION Y設計鮮明、配置豐富,風行雷霆則憑借后發優勢,展現出全面的科技屬性,不知道元PLUS和AION Y會不會有壓力?
寫在最后:
新能源汽車的卷,已經是一種常態,“雷元Y”齊力讓純電動SUV價格下探到了13萬,實現“油電同價”。AION Y主打百變潮玩風格,比亞迪元PLUS以其獨特內飾設計、舒適的駕駛體驗也收獲了不少粉絲,風行雷霆則從駕駛品質,到內飾、智能都有著均衡的表現,契合年輕消費者的多元出行場景用車需求。至于究竟該選哪款,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