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漢蘭達的“看不見的品質”海報,把供應鏈進行了大公開,小編看了下漢蘭達確實有公開供應鏈的底氣,車是全球車,供應鏈也全都是全球知名品牌,表里如一,用料很實在。
近幾年經常見到自動駕駛失靈、失控的爭議,但基本集中在新興品牌,小編認為這跟供應鏈的有不小的關系,新興品牌由于銷量總數不大,出于成本、品牌體量等原因,難采購到頭部供應商的產品,也較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供應鏈磨合。
而漢蘭達這樣成熟的車型產品,供應鏈相對完善、可靠的多,智能駕駛的核心部件使用的都是國際頭部供應商,比如輪速傳感器用的一級方程式供應商大陸集團的產品,反饋速度可謂是毫秒級的,更快更準的反饋,能及時把握行車狀態,最大限度保證用戶安全。所以我們基本沒聽過漢蘭達或者豐田的智能駕駛有失靈、失控的新聞,這跟漢蘭達在供應鏈上的積累很有關系。
而這樣的名牌供應商,在漢蘭達上比比皆是,比如轉向系統的供應商是全球份額NO.1的捷太格特,變速箱是愛信的、超聲波雷達是松下的、輪轂是中信戴卡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品牌。出來核心部件。
哪怕非核心部件漢蘭達也依然使用國際知名供應商,比如音響系統供應商是JBL,電尾門供應商是“豪門”斯泰必魯斯,空氣凈化系統用的松下、空調系統用的電裝,這些都是比較難留意到的非核心部件,使用差一點的供應商也符合商業規則,確實有不少車企是這么干的,但漢蘭達依然堅持了對供應商的精挑細選,并不會在使用頻率低或者比較少人關注的配置上偷工減料。
對于漢蘭達這種主動亮底牌行為,相信大家跟小編一樣都是歡迎的,但不是每個車企都有公開供應鏈的底氣。它們不公開供應鏈的原因,你以為是因為不想嗎?很多新興車企,就像之前流傳的“某車型你不知道的10個秘密”那樣,它們還處于不停更換供應商、努力改善品控的磨合階段,能達到“夠用”、及格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