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因為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起,歷史上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自古以來,這里墨客騷人云集,因此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譽。
洛陽位處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是“華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在這樣充滿神奇的城市,6月10日-11日將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2017年第二屆中國汽車黃河文化節”。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后續文章,今天主要是跟各位看官聊聊洛陽城,因為它實在是太美了。
去了洛陽好多次,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洛陽這座城市,古代感與現代感都有!當你走進老城,你一定會深深地迷戀上她那質樸的氣息。她就像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在等待著你去細細品味;她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在等待著與你傾心交流。老城里最不缺的就是一座座瓦片屋頂的小樓,木刻的屋檐、窗欞,還有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都在向你講述著洛陽曾經的輝煌。龍門石窟的鬼斧神工,讓你不得不贊嘆古人技藝的出神入化,震撼人心。歷經歲月更迭的白馬寺,依然在古城中靜默如初,散發著她的光芒。在老街閑庭信步,細細品味她的內涵與風韻,讓歷史訴說,讓時間停駐。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自古以來,龍門山色就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優美,更是許多石窟難以比擬的。
萬佛洞
萬佛洞可謂是洛陽龍門石窟中最精巧的一處了,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位于龍門西山中部的崖壁上,顧名思義一個洞窟里密密麻麻地雕刻著上萬尊大大小小的佛像,讓人看后非常佩服先人們的智慧。洞窟呈前后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國土,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洞內主佛阿彌陀佛歷經千年看起依然是難以超越的雕刻藝術。
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凡是到過龍門石窟的人,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后代稱九間房。奉先寺在開窟造像時,別具匠心,一反常規,不采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浩然大氣。摩崖像龕南北寬36米,東西進深40.70米,為一巨型露天窟龕。
編輯:dutianlei
(關注自主汽車,關注獨家原創,推薦您添加自主汽車網的公眾號:zizhuche,復制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貼可關注,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汽車資訊,來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