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017成都車展開幕前一天,保時捷中國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小規模的媒體溝通會,向媒體介紹了過去一段時間內保時捷在全球和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狀況,以及保時捷未來將重點關注的五個方面。顯然,保時捷自身對于上半年市場表現很滿意,對未來也充滿信心。不過,隨著國家“雙積分”政策按部就班地推進,年銷量預計很快會超過8萬輛的保時捷將面臨新能源積分壓力,如何應對這一政策,保時捷中國區CEO方智勇給出了官方的答案。
上半年銷量上漲18% 中國區領跑全球市場
據方智勇介紹,2017年上半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共交付35864輛新車,較2016年同期的30440,同比上漲18%。而中國市場的表現,不論從銷量絕對值還是銷量增幅上看,都處于絕對領跑的地位,增速遠超全球7%的平均水平,更遠超歐美發達市場。
從具體車型來看,傳奇911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同比增長25%,Cayenne、Macan在中國SUV市場熱潮下成為保時捷的支柱產品,全新的718 Boxster、718 Cayman銷量增幅甚至達到去年同期的3倍,而全新的Panamera銷量也實現了增長。
方智勇將保時捷優秀的市場表現歸功于五方面因素,包括保時捷強有力的品牌競爭力、專業的經銷商網絡、優秀的售后服務、滲透率日益提升的金融服務以及廣受好評的二手車業務。
方智勇強調,保時捷將會繼續關注上述五方面的建設,2017年內實現經銷商數破百,繼續提高售后滿意度,努力提升金融滲透率,發揮二手車與新車同等的、長達10年的保修服務優勢,提升保時捷的綜合品牌體驗。
保持品牌特色優勢 短期內不會國產
目前中國消費者購買的保時捷車型,均產自德國的保時捷工廠。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定制服務,以及長達一個月的海上運輸周期,目前中國消費者平均的訂車等待周期長達半年。
漫長的等待似乎并沒有削弱消費者對保時捷產品的熱愛和追捧,方智勇強調,德國生產、原裝進口,是保時捷用戶選擇保時捷的重要因素,“消費者看中了保時捷德國品質”。
正因如此,保時捷在短期內并不打算進行國產,但“我不能把話說死,未來五年甚至十年是不是一定不國產”,方智勇如是說。
當然,除了保持德國生產、原裝進口的特色之外,保時捷還在賽車賽事等方面進行投入,以維持甚至提升保時捷品牌的品牌特色。同時保時捷并不希望與其他豪華汽車品牌進行攀比,顯然,保時捷對目前的品牌定位十分滿意,同時希望努力維持與其他豪華汽車品牌的差異化定位。
應對雙積分 保時捷相信大眾集團會有解決方案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況,我們發現旗下車型雖然均為運動型車,但在2015和2016年的考核中保時捷品牌的平均油耗均低于目標值,即完成了油耗考核。
而面對未來更加嚴苛的油耗考核指標,保時捷的應對方案是努力推廣插電式混合動力版車型。如2017年日內瓦車展上發布的保時捷Panamera Turbo S E-Hybrid,以及Cayenne S E-Hybrid S E-Hybrid等。
不過,方智勇坦言,面對2018-2020年8%-12%的新能源積分比例要求,單靠保時捷自己難以完成。但保時保時捷相信大眾集團會有解決方案。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雙積分”實施辦法意見征求稿所列規定,獨立汽車生產或獨立汽車進口企業如果無法自己完成新能源積分,那么可以向國內其他擁有新能源“正積分”的企業購買正積分,來抵償自身新能源積分不足的部分。
假設2018年保時捷在華的傳統能源車型進口量繼續保持增長到8萬輛,則保時捷屆時需要面對6400分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如果未來保時捷選擇購買正積分作為應對方案,那么按照相關政策要求,進口的保時捷混動車型(每輛2分)與購買的新能源正積分之和必須不低于6400分。
本文版權為蓋世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蓋世汽車)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