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量基數讓大部分車企在2021年2月中,同比銷量捷報頻傳,因此,很多人對動輒翻番式增長的“含金量”提出了質疑。但有這樣一個品牌,不僅實現了將近500%的同比增速,還成為了單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憑借著超高的“含金量”,長安汽車的“黑馬”成色盡顯。
近日,長安汽車公布了2021年2月銷量數據,數據顯示,長安汽車集團2月共售出新車162708輛,同比增長465.8%。從具體車型銷量來看,長安汽車主銷SUV產品CS75系列銷量達到了32697輛,超過哈弗H6的31710輛,終結了哈弗H6連續93個月的霸榜記錄。
銷量上漲、車型奪冠應是好事兒,不過,長安這樣的成績卻遭到市場和網友的質疑。因此,在長城汽車官方公布的2月銷量戰報中,哈弗H6以31710的單月銷量,拿下SUV市場第93個月的銷量冠軍。為何會出現兩個冠軍?
銷量?上牌量?上險量?
小編不評判哪款車是銷量冠軍,但我們需要明確兩個概念。銷量的主要數據來源目前有兩個,其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中汽協。
中汽協每月發布的產銷統計數據都是由汽車生產廠家上報,屬于工業統計。也就是說,是生產領域的統計。根據工業統計的原理,車企生產的新車只要賣給經銷商,就算完成了銷量。因此,在中汽協的統計口徑里,汽車銷量是批發給經銷商的數據,而不是賣給終端消費者的銷量。
也就是說,想了解真實的汽車銷量數據,一定要有一個公平的“第三方”。除了中汽協以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與保險部門合作,利用汽車交強險數據,得出了第三方汽車終端銷量數據,也就是上險量。由于我國交通法規的限制,汽車不交險,不上道。因此,上險量數據實際上就等同于上牌量數據。
從下圖“中汽中心”公布的2月終端上牌量數據可知,哈弗H6的終端上牌量為24788,而長安CS75的終端上牌量為20939。
正常情況下,中汽協和乘聯會發的數據基本準確,從中也能對每月的汽車市場有一個大概認識。當然,將銷量和上險量對比起來研究,往往更能得出廠家以至車型更真實的銷量情況。一般情況下,當銷量遠遠大于上牌量時,基本可以判斷這家車企注了水。比如,根據乘聯會數據,華泰汽車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5.2萬輛,但2018年的上險數據僅僅不到900輛,其中水有多深可自行體會。
“春節月”銷量不降反增?
另外,按照往年“春節月”期間的銷售情況來看,無論是自主品牌車企還是合資品牌車企,銷量下滑是一定的,具體可以參考一下往年各車企的銷量戰報。而且,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不少4S店都提倡“云看車”或提前閉店,也會影響到一定的銷量。然而,在長城、吉利、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多家車企銷量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長安銷量大漲的同時,但上牌量卻不高,反而降到2萬左右,與哈弗H6存在將近4000臺的差距,這樣的數據是否真實,確實引人質疑。
結語
其實,在銷量和上險量的統計口徑上做文章,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除了增添疑問之外并沒有什么益處。但是,回歸到問題的根本,銷量雖然可以反映一定的品質、口碑問題,更重要的是,好品質、好口碑才能拉動銷量的增長。如果一味地追求榜單上的數字,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到頭來,非但沒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可能會影響品牌口碑,得不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