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還有睡不醒的冬三月,依車云菌來看,這句話體現了創造者極高的生活智慧,因為自從北京伏天開始,我好像就感受到了午飯后從沒有過的困意。
不過,困縱然是困,但是汽車圈的“搞事”熱情仿佛在這最炎熱的幾個月內得到了最大幅度的釋放,單單在過去的這一周里,無論是高層的人士變動、企業級的投融資還是面向未來的技術探討以及發布的新車,都把車云菌的胃口給提了個遍,以至于到寫《一周動態》的時候,我竟然因為其標題而苦思冥想,到最后不經意間又打了個盹……
嗯,閑話不多聊,看看本周發生了哪些事情?
1、國資委獨家回應:如何解讀一汽長安高層互換?
8月2日,一汽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下簡稱“兵裝集團”)官網發布主要領導調整消息,證實兵裝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調任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現任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任兵裝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徐留平
其實,無論是此次兩個大型國企的高層互換,還是早年間傳言的汽車央企合并,這些舉措背后指向的核心訴求都是如何解決“共和國汽車工業長子”沉痼自若的問題。
2、吉利與沃爾沃完成兩項合資簽約,領克不再是中國品牌
2017年8月4日上午,吉利控股與沃爾沃在寧波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正式簽約,雙方正式組建成立吉利-沃爾沃技術合資公司,同時,沃爾沃入股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領克。
此舉毫無疑問地強化了眼下吉利和沃爾沃的合作關系,同時也為在未來“剝離”沃爾沃做足了道義準備,或許福叔的內心是這么想的:
“女兒也大了,該擇機找個好人家給嫁出去了!”
3、跨過“里程焦慮癥門檻”,電動車距離替代燃油車還差兩把刷子
“里程焦慮癥”是眼下新能源車消費者對電動車詬病最大的一點,畢竟,在大冬天怕電池電量不夠用而不能在回家路上開暖風的事情,是很多早期電動車用戶心里的痛。
那么,當一輛電動車治好了“里程焦慮癥”之后,是不是就意味著新能源車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始取代傳統燃油車呢?
4、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定價20萬區間,最大續航里程600公里
8月5日下午,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在極客公園奇點創新者峰會期間透露,威馬首款量產定位于“大眾化智能電動SUV”,終端售價定位于20萬元區間,最大續航里程達600公里,2018年量產下線。
依車云菌來看,此次威馬即將發布的新車,諸多賣點都是針對特斯拉的痛點而發,嗯,等著明年看好戲吧。
5、體驗通用Super Cruise,超車還要司機搭把手
Super Cruise將使凱迪拉克CT6的駕駛員解放雙手,只要路況合適,系統能夠找到車道線的中心位置,不需要雙手就能駕駛他們的新車。不過行駛區域限制在高速公路,而且是在由通用汽車和其高精度地圖合作伙伴Geo Digital繪制的美國和加拿大約2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區域范圍內。
可見,當奧迪成為L3自動駕駛第一個吃螃蟹的傳統汽車品牌之后,不甘落后者接踵便至。
6、談一下Model 3的質量和價格問題
會有一些顧客認為,與其排隊等MODEL 3,還不如現在以相近價格買一部二手的2014年MODEL S。這話說的可能會很有道理,因為在特斯拉推動MODEL 3進入市場之后,這款新品自身存在的兩個爭議點,很有可能成為其日后發生不測的種子。
7、一張圖讀懂為什么自動駕駛汽車要裝備各種類型的傳感器
當你們在強力分辨汽車、自行車和行人特征框的時候,有人發現那個位于畫面右上角的“漢堡王”廣告牌了嗎?
8、自動駕駛車在真正落地前,還要經過一次駕照考試
人類駕駛員在領到駕駛執照時都需要經歷考試,那么自動駕駛的汽車在上路前是不是也需要經過考試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問題是,怎么設計這個考試呢?
9、對于汽車互聯,博世真正的關注點在于「云服務」
博世業務中很大的一塊,是生產各種各樣的汽車用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制造價值的唯一方式就是生產大量的數據,因此,利用這些大數據搭建一個云服務并創造二次價值,而不是參與到自己不擅長的軟件設計上,是博世切入這個行業的最好選擇。
10、車載語音交互的下半場: “計算+數據”成競爭核心
語音平臺有望成為物聯網時代下新的“操作系統”,成就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