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努力擺脫丑聞影響并降低虧損之際,其昔日的中國競爭對手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正向全球其他初創公司大舉投資。
滴滴在三周內宣布投資了三個叫車軟件:中東和北非的Careem、歐洲和非洲的Taxify,以及東南亞的Grab。今年早些時候滴滴投資了巴西的叫車軟件99。該公司還投資于美國叫車軟件Lyft和印度的Ola。此外,滴滴也進入到叫車服務以外的領域,投資于中國共享單車軟件Ofo,以及送餐服務軟件餓了么(Ele.me)。
在一些風險投資人士看來,滴滴似乎在做與他們相似的事情:從投資者那里融資,然后押注其認為有增長前景的初創公司。而另一些人認為,滴滴正在效仿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BABA)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的策略,這兩家公司均在國內外投資于各類初創公司,其中包括滴滴。
無論何種情況,分析師及投資圈內人士都認為滴滴近來的動作并不像一個初創公司,即便滴滴估值達500億美元,是僅次于優步的全球估值第二高初創公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金融學教授王叢表示,對于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來說,這種情況并不正常,未盈利的初創公司應該把籌集到的資本用到經營上。
滴滴此前在一場爭奪中國市場的燒錢補貼大戰中戰勝優步,但在隨后的一年中,滴滴仍未實現盈利,并且似乎已變得更像是對其他初創公司進行投資的投資者,而不是最前沿的顛覆者。
滴滴現在代表一類新的初創公司,他們通過規模和資本優勢快速成為行業巨頭。這主要受到當前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趨勢的推動。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向少數幾家規模較大的初創公司,希望所押注的公司未來會主導某一特定行業,例如社交媒體行業的Facebook Inc. (FB)或電子商務領域的阿里巴巴。
今年早些時候,一名沙特女性展示其手機上的Careem應用。
在滴滴創立至今的五年時間里,該公司已通過風投、私募股權和債務融資籌集了150多億美元,包括今年4月份籌集的55億美元(這是科技初創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相比之下,優步在七年時間里總計籌集了120億美元。
一個未投資滴滴的風險投資家表示,滴滴是一部融資機器,該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已經籌集到的巨額資金,而不是其技術。
在坐擁龐大現金規模以及似乎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之際,滴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證明其500億美元估值的合理性,即便是滴滴的辯護者也是這么認為。優步最近陷入的亂局以及Snapchat母公司Snap Inc. (SNAP)自上市以來的股價跌勢都表明,廣受羨艷的初創公司的命運瞬息萬變。
在宣布這些交易時,滴滴表示其投資是戰略性的,該公司通過共享技術、產品開發及業務運營,從其與全球各地的地區贏家建立的合作關系中獲益。滴滴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每日訂單量達到2,000萬筆。滴滴的一位發言人稱,公司很高興投資者對這一戰略給予支持,并看到這些選擇取得良好回報。
滴滴去年8月擊敗優步后,這家中國公司在國內市場上取得了近乎壟斷的地位。當時滴滴收購了優步的中國業務,而優步成為滴滴最大的投資者,持有滴滴約18%的股份。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慶祝勝利還為時過早。中國一些大城市針對網約車出臺了嚴格規定,導致符合資格的司機越來越少,接單數量也隨之下滑。優步出局后,滴滴減少了補貼,提高了某些服務的價格,這些舉動引發了用戶不滿,也招來了官方媒體的批評。另外,根據移動數據監測網站Trustdata的分析,共享單車的風靡也動了滴滴的蛋糕。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雖然滴滴在規模上一家獨大,可全國現已有超過130家網約車平臺。而在監管上和滴滴較勁的出租車公司也在行動,其中一些正在做大自己的網約車服務,并針對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合并向監管機構提出了申訴。
商務部一名發言人近期表示,反壟斷部門已多次約談滴滴,目前正對這樁合并展開調查。滴滴稱正在和監管部門溝通。
放眼未來,滴滴也開始投資人工智能科技,尤其是無人駕駛汽車,不過這個領域幾乎和網約車一樣擁擠。但即便如此,投資者可能還是會對滴滴慷慨出資,畢竟滴滴是中國最大的網約車服務平臺,而且資金實力雄厚也讓滴滴成為更穩妥的投資標的。
一位滴滴投資人告訴筆者,中國風投界的邏輯是能花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無論是人才、技術還是市場份額。他說,情況變得越來越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