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軟包電池的性能在安全性、輕量化和能量密度上的優勢明顯,但是軟包電池也面臨著成本、性能穩定和一致性等性能和市場缺陷,能否后來居上成謎。  2014年,依托數碼市場消費類電子產品小型化、輕薄化的發展趨勢,軟包電池趁勢而起,在消費電子領域迅速打開局面,與圓柱電池、方向電池鼎足而立,成為鋰電池行業內三大封裝形式之一。據統計,2015年國內方形、軟包、圓柱鋰電池產量為19.8GWh、17GWh、10.1GWh,占比分別為42.3%、36.4%、21.5%。 進入2016年,軟包電池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前三個季度,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方形、圓柱電池產量環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軟包電池市場表現卻一枝獨秀。因而業內專家紛紛預測,軟包電池未來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50%。 不過專家們預測顯然過于樂觀。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軟包鋰電池產量22.99GWh,市場占比36.2%,市場占有率相比2015反而下降了0.2%這一方面由于軟包電池的市場應用已經趨于飽和;另一方面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市場化應用較早、較成熟,市場根基深厚,而軟包電池整體性能并非無懈可擊,也存在諸多缺陷,不可能完全取代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 軟包電池想要在市場覆蓋上更進一步,除非性能上取得重大突破,否則很可能就此停滯不前。 三足鼎立市場焦灼 今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風向的轉變卻讓軟包電池重新迎來了市場擴張的機會,畢竟軟包電池高于圓柱和方形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很好的契合了當前動力電池發展趨勢,加上輕量化的特性,更讓其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如虎添翼。 不過,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的市場潛力和市場優勢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在當前是風起云涌的新能源市場環境中,可謂是充滿變數,在瞬息萬變行業格局下,軟包電池能否脫穎而出暫未可知。 2017年,新能源產業進入市場導入期,市場化進程由此開啟,政策調整、風向轉變、行業洗牌、競爭加劇,在這種風云激蕩的市場環境下,軟包電池搭上能量密度提速的市場大潮,競爭優勢凸顯,但也并不意味著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就會裹足不前,軟包電池想要在“兩大勢力”的擠壓下突圍,并不容易。 2017年7月9日,特斯拉宣布第一輛量產版Model 3正式下線,隨后馬斯克發文確認Model 3生產進程順利,并將于7月28日提前交付第一批量產車型。Model 3所使用的動力電池正是特斯拉和松下共同開發的21700圓柱電池,作為圓柱電池領域的風向標,特斯拉21700型圓柱電池的成功應用必然會再次掀起圓柱電池的應用熱潮。 而這股風潮正席卷國內動力電池市場,6月28日,億緯鋰能建設的4條兼容21700與18650、年產能3.5GWh的全自動化圓柱生產線在金泉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我國圓柱三元電池正式邁入21700時代。 與此同時,7月20日,蘇州力神年產4GWh21700動力電池項目正式宣布投產,共有10家國內外知名整車企業與力神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意向采購金額超過50億元。除此以外智慧能源、遠東福斯特、猛獅新能源、深圳比克等電池企業也紛紛表示將布局21700電池。 上述企業表示,新型的21700電池將比原來的18650電池在能量密度、制造成本、系統優化和輕量化等方面進行優化,并將憑借著多重優勢在更多的電動汽車上得到應用,對21700電池未來的發展趨勢表示看好。 在21700風潮的推動下,圓柱電池一方面能鞏固原有市場;另一方面又能進一步激發圓柱電池的市場潛力,為擴大市場夯實根基。 而方形電池作為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中穩居第一的電池封裝,其市場競爭環境自然更具優勢。一方面在于方形電池國內市場的普及率很高,超過6成的企業采用方形電池結構,市場根基深厚,競爭優勢明顯,同時其輕量化和能量密度等方面的性能也較為優秀,可以有效遏制圓柱電池和軟包電池的市場擴張。 另一方面,目前生產方形硬殼電池的主流企業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均處于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第一梯隊之中,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出貨量前4的電池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2.1%,在市場集中度不斷攀升,大型鋰電企業強者益強的發展趨勢下,方形電池的市場體量也會隨著之快速增長。 方形電池最大的市場缺陷在于:電池型號品類繁多、工藝難統一。隨著動力電池市場規范的不斷完善,在政策推進下,方形電池工藝和型號難以實現統一的困境,也在今年動力電池國家標準發布后,迎來了轉機。 不過7月1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3項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標準,這3項標準中就包括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其中規定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單體、模塊和標準箱尺寸;也對上述三種外形電池分別提出了直徑、寬度、厚度、極柱高度、極柱位置等技術參數要求,各個參數分別適用于乘用車和商用車。 雖然以上標準只是推薦性標準,并不要求企業強制執行。但必然加快電池市場產品型號的規范和統一進程,有利地支持方形電池的市場推廣,逐漸消除方形電池市場應用缺陷。北京國能電池常務副總經理張景舒表示,在此市場背景下,軟包電池市場份額將持續擴大,但市場占比是否會超過50%,還要看兩個競爭對手的表現。 契合市場性能占優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軟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甚至超過160wh/kg的企業有15家,分別是桑頓新能源、孚能科技、國能電池、微宏動力、天勁股份、妙盛動力、中興派能、多氟多、天津捷威、上海卡耐、萬好萬家、新華電池、高佳新能源、遨優動力、恒宇新能源。 市場應用方面,截止目前,現代、福特、沃爾沃、戴姆勒、北汽、上汽、奇瑞、上海通用等海內外車企都已發布多款配套軟包動力電池車型。 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消費者對汽車續航里程要求的不斷提升,新能源市場發展方向也逐漸側重于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比容量也成為衡量企業產品競爭力的最重要體現。軟包電池近半年以來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上成效顯著,軟包電池企業之所以能夠能頻頻發力,不斷提升能量密度,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是相比于其他兩種動力電池的封裝形式,軟包電池本就具有能量密度高和輕量化的優勢,根據數據顯示,在電池容量上軟包電池較同等規格尺寸鋼殼電池高10~15%,較鋁殼電池高5~10%;在重量上,軟包電池較同等容量鋼殼電池輕40%,較鋁殼電池輕20%。除此以外軟包電池還具有安全性能好、循環性能好、內阻小等性能優勢。 其二軟包電池所應用的材料體系以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為主,而我國三元材料技術起步較晚,水平較低,隨著三元材料體系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三元材料成為市場研發的最主要方向,其研發進度自然不斷提速,同時技術水平較低時提升起來自然極快。 某新能源汽車公司從事電池系統研究的工程師徐良也表示:“雖然國內外都采用三元鋰電池,但就技術來看,國內電池技術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痹谌牧霞夹g快速提升和高能量密度的性能疊加下,軟包電池自然能在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上一枝獨秀。 盡管軟包電池的性能在安全性、輕量化和能量密度上的優勢明顯,但是軟包電池也面臨著成本、性能穩定和一致性等性能和市場缺陷。以軟包電池的核心材料鋁塑膜為例,其核心技術的攻克難度遠超隔膜、正極、負極、電解液,是鋰電池行業三大技術難題之一,高技術壁壘下,鋁塑膜的國產化程度較低,導致軟包電池企業往往需要購買進口產品,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同時生產軟包電池的主流企業中,能排進行業前十的企業極少,在新能源市場化的推進下,擁有技術、人才和資本優勢的大型企業才是市場競爭的主角,缺少龍頭企業的市場引領的軟包電池市場,在未來的市場中的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不同的封裝結構意味著不同的特性,在性能上它們各有優缺點,正因為各具優勢,每一種電池擁有各自擅長的應用領域,以契合細分市場的需求。目前來看,方形、軟包、圓柱電池短期內很難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因此市場格局的競爭更多的是由市場、政策、產業鏈等外部因素來決定,當前軟包電池在市場發展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不大,并不足以改寫市場競爭格局。 因此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國內方形、軟包、圓柱三足鼎立的局面將長期保持,至于各自的市場份額,軟包電池將會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也將步步緊逼,軟包電池想要取代方形電池成為市場第一,還要看未來的市場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