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北國春城長春,一場對汽車后合資時代發展的思想對撞拉開帷幕。20余位業界專家、學者和傳媒界領袖人物一起探討了中國汽車后合資時代的未來方向。
郭孔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秉金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原國務院機電產品進口辦公室主任、外經貿部部長助理
8月26日,由中國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一汽-大眾奧迪承辦的“機遇·挑戰·變革 中國汽車產業后合資時代研討會”在長春隆重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徐秉金,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名譽副理事長葛志榮,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中國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以及 20余位汽車行業權威專家、學者共聚于此,就中國汽車產業后合資時代的發展問題探討戰略設計與策略規劃。
會上,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汽車工業歷經數十年發展,提出并思考“后合資時代”的命題十分必要。第一批大規模合資已經結束,當初的合資企業已經發展壯大,且多數企業已經完成續約。下一步,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以及汽車產業面臨時代變革、自主品牌整體向上的趨勢下,合資企業將何去何從?
李慶文 中國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院長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國家,我國的汽車工業以及我們的汽車企業應該采取什么樣技術創新模式、商業經營模式和文化建設的模式都值得深入思考。他說:“我們雖然不是最強,但是我們最大。我們雖然在世界汽車版圖上還不是一流的汽車國家,但無論如何,中國汽車產業是世界汽車版圖中最重要,最不可以缺少的,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甚至可以說發揮了核心引擎作用。中國汽車產業在后合資時代的方向是什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戰略,不僅是汽車產業的事情,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方面。”
董 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
董揚認為,后合資時代,合資企業有進一步合作的基礎與空間。與此同時,中方的支撐力正在增強。未來,中外雙方還可在人力資源、關鍵部件、核心材料、高端裝備、海外市場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合資企業應該為雙方股東承擔更大責任,股東要支持合資企業發展。”他說。
張丕杰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針對后合資時代中國汽車產業應如何發展的問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杰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的應對方法。張丕杰表示:“合資企業打造‘百年老店’是必要的,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要繼續深耕傳統的優勢領域,同時要在新趨勢下,打造駕馭未來市場變化的能力,即提升產品與服務的本土化能力、布局好新興業務領域并做好體制、機制與人才的配套,以及新能源的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