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作為一個新興概念,經過這兩年的快速發展,正在經歷一個技術逐步落地、創造商業價值的過程。智能人機交互、智能導航、ADAS、高級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等等,各個智能駕駛的子領域都涌現出一家家創業公司,用手中的技術創造價值。
此次APEC車聯網研討會以綠色、便捷、智能、共享”為主題。會上,來自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季申將,極奧科技創始人王雪坤(眾包地圖)、Quanergy(固態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方案商Unmanned Solution,也同我們分享了自己對于智能駕駛領域的探索經驗。
智能駕駛研發平臺 無人駕駛的開發基礎
隨著無人駕駛時代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加入無人駕駛的浪潮之中。而要制作一款無人駕駛車輛,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車輛的研發平臺。
對于一臺普通車輛的自動駕駛改裝,來自韓國的Unmanned公司研發了一套名為“By-Wire kit”的套件來實現。Unmanned對一臺汽車的改裝包括轉向、轉速控制,以及駕駛控制等。方案包括開發以及高精度地圖的繪制等。
Unmanned solution 文熙昌表示,通過By-Wire kit平臺,傳統的車輛也將具有自動駕駛功能。Unmanned同現代、樂視等車企均有過合作。能夠為絕大部分品牌的車型安裝By-Wire kit平臺套件
車輛網3.0,智能駕駛的功能平臺
歷經20年發展,我們經歷了以功能化為出發點的車輛網1.0時代的摸索,見證了實現車內的交互系統以及互聯網化的車聯網2.0時代的飛速發展。如今,我們來到了車輛網3.0時代的大門前。
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互聯網就像空氣和水一樣。汽車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簡單是從A點到0點的交通工具,汽車更多的是他們互聯網生活的一種延展。
季申江表示,要想達成汽車的互聯網化,就需要智能車的計算平臺、移動的計算平臺與云計算平臺三個方面相互配合,通過數據的記錄來優化它的商品選擇。車聯網3.0它通過多種設備組成不同功能實現車互聯網的體驗。這個就是車聯網3.0多運算平臺。季申江認為,其實車聯網3.0的核心就是一個多算平臺,提升行業效率,快速的優化用戶體驗。
眾包地圖,為智能駕駛解決地圖信息更新問題
目前,高精地圖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不斷涌現。但如果考慮到地圖一個非常基本關鍵的問題——地圖的鮮度怎么保證,就是地圖的更新頻次,這里面涉及到巨大的成本。每一個車道的變化一定會影響用戶開車的情況,一個車道不通了,在車道網絡中對應的整個模型結構就錯了,就會影響到自動駕駛汽車。而眾包數據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眾包的視頻數據、車內其他傳感器數據等等形成了環境層和行為層。這兩層數據不但與位置相關還與時間緊密相關。比如某一條道路上什么時間集卡會大量通過,這個路口在什么時間行人闖紅燈密集,甚至包括這個路段在春天幾點會點亮有路燈,冬天路燈會在幾點熄滅等等。
極奧科技創始人王雪坤認為,自動駕駛無論是路線選擇或者車道決策中對地圖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除了地圖數據本身的精度外,地圖的鮮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環境層和行為層數據更為自動駕駛決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數據支持,眾包數據、眾包制圖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來源于此。
非頂配固態激光雷達 為無人駕駛技術保駕護航
受無人駕駛概念近年走紅的影響,激光雷達技術被科技行業提及的次數也漸漸頻繁。激光雷達技術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因測距精度高,方向性強,響應快,不受地面雜波影響等優勢,且能有效提供車輛決策與控制系統所需之信息,成為目前無人駕駛環境感測最有效方案。但,激光雷達昂貴的造價也使極光雷達無法批量裝載于汽車上。更多的企業更愿意采用價格低廉的視覺雷達。
Quanergy亞太地區的負責人湯勁松認為,真正能夠實現產業化的應當是具備激光雷達精準特性的同時,價格又相對合理的非頂配激光雷達。同時,非頂配的雷達不能犧牲性能,反而要做到更好。
總結:從研發平臺到功能平臺,從智能地圖到激光雷達傳感器。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提高似乎都在為我們傳達一個信息,無人駕駛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本文版權為蓋世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蓋世汽車)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