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鏈接】8月17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7年中國新能源車的世界地位沒有進步,預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0萬臺。而此前,《2017新能源汽車藍皮書》曾預計2017年中國國產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5萬臺,進口新能源汽車2萬輛,綜合有望達到77萬輛。
【GGII快評】
GGII聚焦:怎么看待乘聯會對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預期的下調,分析可能造成銷量不達預期的原因是什么?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銷量將呈怎樣的走勢?
GGII認為,乘聯會對于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的下調,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整體不及預期;另一方面是補貼政策調整對新能源車企的影響高于預期。
以受補貼政策影響較大的客車市場為例,據GGII統計,2017上半年我國新能源客車累計生產12271輛,同比下降66.83%。對于上半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銷量下滑,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部分銷量提前透支。受補貼退坡影響,2016年年底提前釋放了一定的銷量,導致2017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飽和度提高,而年底透支部分也直接影響著2017年的訂單需求。
二是,車型、技術等方面調整影響產銷量。按照新版補貼方案,新能源客車各項技術指標及安全技術條件等要求大幅提升,上半年大多數客車企業對新能源客車車型、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較大調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銷量。
三是,市場增長空間萎縮。作為客車需求量最大的市場,一線城市公共交通的電動化滲透率已普遍較高,二、三線城市的公交市場,在比亞迪、沃特瑪等企業以投資換市場的“本土化”戰略下,市場也已基本占滿。與此同時,在各種新型出行交通工具沖擊下,新能源客車市場增長空間正在逐漸萎縮。
與此同時,補貼退坡與年前的銷量透支也一定程度影響了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增長;補貼政策中“3萬公里”行駛里程限制以及事后清算調整,也在短期內影響了新能源物流車的快速放量。
事實上,除了新能源客車市場,4月份起,乘用車及專用車市場均開始有了亮眼表現。公開數據顯示,5-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別為38119輛、41413輛、43117輛,分別同比增長45%、21.8%、46.3%;3-4月各物流車企業也相繼放量生產,7月總產量超過1萬輛,環比6月大幅上漲,同比增長超140%。
根據市場走勢,GGII分析認為,雖然新能源客車市場增速萎靡,但今年新能源汽車總體銷量達75萬依然可期。首先在乘用車領域,2015至2016年,新能源乘用車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而在今年1-7月,乘用車依舊保持良好增速,尤其A0及A00車型銷量增長表現搶眼,下半年增速依舊被看好。
其次是專用車領域,在政策及市場的雙輪驅動下,下半年,新能源專用車尤其是純電動物流車,將成為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按照下半年的增長速度,預計今年新能源物流車產銷達到9-10萬輛的可能性比較大。
75萬輛的數據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而言只是一個起步。GGII研判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9年才有望迎來真正的市場放量。屆時,在補貼退坡與雙積分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降本提質”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成本與傳統燃油車差距保持在30%以內。同時,在國家大力助推下,充電樁設施配套的日漸完善也將反哺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幅增長,根據計劃,2019年充電樁數量有望達300萬-40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