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盛大舉行。在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趨勢愈發凸顯的今天,中國工博會也成為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在眾多的工業行業中,汽車作為人類工業化程度極高的產品,更是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制造水平。
當下人類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社會各界不斷提升對環境保護、技術進步和能源安全的重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內燃機在公路交通領域的應用正逐漸被其他能源的各類動力系統所取代,以電動化為技術背景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564萬輛,中國占比達52.8%,連續4年居世界首位。
作為中國汽車“新四化”浪潮下造車新勢力的重要力量,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在短短的四年間已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今年工博會威馬攜旗下熱銷車型智行2.0版威馬EX5與威馬EX5 Pro精彩亮相并大獲好評。今年1-8月,威馬EX5累計交付量達11,312輛(上險數),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成為造車新勢力今年首個交付破萬的車型。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1-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上升41.7%,其中造車新勢力車企市場份額加大,已占據全國純電車市場近9%,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與新勢力造車旺盛生命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汽車行業的黯淡,比如中國自主車企的領頭羊吉利,曾通過多次收購實現了大躍進式發展,但從去年開始吉利股價和銷量同時下滑,一直處于水深火熱的煎熬中。為了提升市場占比,吉利選擇了對新造車勢力進行反擊:去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旗下的四家公司。事實上去年上海中院可能已有審理結果,但今年9月16日上海高院開庭再審,很可能是因為吉利汽車在一審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當然也不排除吉利調整了訴訟請求,大大提高了標的額,從而將案件提交至上海市高院。
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道路上都是曲折的,本案只是再次驗證了這個哲學真理。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商業秘密訴訟中,原告必須要證明三個情況成立,才能勝訴,即原告主張的內容構成商業秘密+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被告的侵權行為對原告造成損失。
吉利必須向法院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威馬汽車的高管從吉利帶走的信息和資料屬于商業秘密;還要證明威馬高管帶走了商業秘密資料的行為具有不正當性;此外還必須證明威馬汽車使用、披露或允許他人使用了吉利的商業秘密;最后還需要證明給吉利造成了損失或證明威馬因此獲得了利益,只有滿足了上述四條,吉利才有可能贏得本次訴訟,可以說吉利想勝訴是相當不容易。
事實上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不只是為了維權,更多的時候是被作為企業間互相競爭、打擊競爭對手的商業策略和營銷手段。通過漫長的審理,雙方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起到了一定的宣傳效果,所以此類型案件大多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在當下競爭態勢一片“紅海”的汽車行業里,吉利起訴的時間剛好選在威馬發展良好之際,到底是維權還是有其他商業目的?
作為新能源汽車里的科技實力派,威馬汽車極其注重技術研發、生產智造、商業創新,截至2019年6月已在設計、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達1076項。如此注重知識產權的威馬會明目張膽去抄襲吉利嗎?恐怕也很難讓人信服。更何況對于本案威馬始終堅稱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并支持公開審理。雖然最終事實真相如何,還要等最終的判決,但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可以看出吉利是真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