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2月銷量慘淡 2017年銷量必遭重創
受車市大環境持續低迷的影響,不少車企在2月份的表現可謂是差強人意。其中,起亞的銷量甚至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火上添油的是,隨著近日中韓敏感事件持續發酵,起亞接下來的前景也不被大部分國人所看好。不出意外,2017年起亞或遭受重創。
起亞銷量全線崩潰
細窺起亞產品線,除了K3以15501輛,排名在轎車榜12名,稍顯正常。其余車型在2月全線敗北。
可以明顯看出,起亞的轎車陣容幾乎全敗。除了K3有同比增幅,剩下的就是賽拉圖。可是回過頭來說,賽拉圖的銷量連500輛都不到,即使增幅達到65%,也根本沒用實際性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曾經的走量車型,K2也頗為慘淡,跌幅達到了46%。而定位于B-級和B級的K4、K5跌幅分別達到了58%、19%。
除此之外,面對SUV市場持續“高燒不退”,起亞SUV陣容同樣慘淡敗北。智跑銷量剛剛3000出頭,同比跌幅達41%;KX3銷量持續走低,如今連1500輛都不到;KX5同樣不到1500輛……
誠然,第一季度是傳統的淡季。車市飽受年底沖量的陣痛,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可是,身為一二線品牌,面對淡季也不應該有太大的銷量波動。而起亞銷量全線崩潰,在一二線品牌行列中顯得尤為突出。
內憂外患,2017年起亞或遭重創
3月16日,起亞KX7正式上市。頂著中型SUV的定位,很容易讓人把它的競爭對手鎖定為豐田漢蘭達、福特銳界、途觀L等中型SUV。不難看出,起亞近段時間的精力一定會盡量放在KX7這款新品上面。
然而,起亞KX7并不是一款走量的車型。試想一下,連KX3和KX5現如今月銷都只能徘徊在一千輛上下,定位更加高端的KX7何德何能可以比上述兩者的銷量更高呢?
另外,或許受限于產品力的原因,動力偏弱、口碑良莠不齊的KX3在近段時間也很難咸魚翻身。而上市不算太久的KX5雖然整體競爭力還算不錯,但來自于現代同級別SUV的打壓,以及德、日、美系同級別SUV,KX5在近段時間同樣很難翻身。
看完SUV,再看看起亞的轎車陣容。首先撇開K3不談,畢竟K3的銷量還算穩定。首先要說說K2,自從更新換代后,K2的造型無疑更加年輕了許多。在一段時間內,K2還是非常吸引泛80后的家用群體追捧。可隨著大眾桑塔納、捷達的雙雙換新,K2的競爭力變相減弱。
再者,就是打著差異化大旗,定位高于傳統A級,又低于B級的起亞K4。從產品的周期來看,起亞K4已經到了更新換代的階段。對于消費者而言,到底是選擇德系、日系、美系
新車,還是選擇起亞K4,答案不言而喻。
最后,就是定位于中型車的K5。作為改款還沒太久的
新車,起亞自作聰明的為K5量身打造了兩款風格的車型。一款是偏向運動的定位,一款是偏向家用的定位,兩者在設計上大不相同。但是,如果是偏向運動風格的潛在消費者,韓系品牌或許根本就不在考慮范圍內;如果是偏向家用的潛在消費者,同價位往往又繞不開日系凱美瑞、雅閣、天籟等競爭對手。綜合打壓下,曾經風靡一時被網友稱為“屌絲三寶”的起亞K5自然淪為魚腩。
綜合這些原因,頂多也只能算作起亞的“內憂”。更讓起亞寸步難行的,還有起亞的“外患”。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隨著近日中韓敏感事件持續發酵,起亞接下來的前景也不被大部分國人所看好。
即使退一萬步說,倘若中韓敏感事件沒有發生,起亞的前景依然堪憂。原因很簡單,各大汽車品牌都在從上至下的降價。再加上自主品牌不斷向上沖高,作為韓系品牌代表之一的起亞尤為尷尬。考慮到眾多自主品牌的排兵布陣,起亞在2017年遭重創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總結:參照歐洲多國,甚至是鄰國日本、韓國,它們的汽車工業發展到后來,都會變成本土品牌占市場份額最大。作為后起之秀,中國同樣也在朝這個方向邁進。在這個過程中,一向以性價比為賣點的韓系品牌,必定會倍受牽連。身為現代的小弟,起亞首當其沖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
文章標簽: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