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內瓦車展開幕,在這一年一度的汽車盛會上各大廠家都帶來了屬于自己的最新車型。而最受關注的也是如今全球大熱的就要數那些SUV車型了。那么今天我就來帶大家看看,究竟這次盛會上哪些車型會在不久的將來投放到中國市場來和大家見面呢?
這次日內瓦車展的新車眾多,SUV車型也有不少,而從我們網通社得到的消息來看,目前有五款SUV車型即將在年內進入國內市場,它們分別是:雷克薩斯UX、沃爾沃XC40、寶馬新X4、現代新款格越及捷豹I-PACE。下面我們分別仔細評說。
雷克薩斯UX
國內預計北京車展或成都車展亮相
預計年底左右上市
雷克薩斯這幾年在SUV市場可謂大力發展,LX與GX暫且不說,從RX開始以及NX再到現在推出的UX,可謂不斷補齊SUV的陣型。雷克薩斯UX作為雷克薩斯家族SUV入門車型,定位緊湊級SUV,這次車展上其展現的是混動版本車型——雷克薩斯UX 250h。
如果說NX屬于棱角分明俊朗的外觀,那么UX則比NX要秀氣不少。當然,UX的外觀依舊保留著雷克薩斯家族如今的設計思路,“L”型日行燈配合紡錘形前臉一樣不少,只不過車身的整體線條變得更加低矮,也更加的“轎跑”化。
側面線條更加能夠印證我上面所說的觀點,整體車身相較NX低矮了不少,而反之輪拱比例要更大,顯得野性十足,從側面看我甚至恍惚這不是一臺雷克薩斯,而更像英菲尼迪針對轎跑化SUV的設計語言。
雷克薩斯的車尾造型也可謂家族創新了,連體式尾燈似乎在家族內首次出現,而預計點亮后也是連體式設計,這讓UX在夜晚也有了很強的辨識度。而下部分L型裝飾配合反光片的“獠牙”式設計也與車頭呼應,只可惜排氣管并沒有整合到后保險杠中。
雷克薩斯UX的內飾造型秉承家族一貫的沉穩中又不失創新的設計風格。同時根據細節我們觀察發現,UX的內飾設計加入了很多旗艦轎車LX的設計元素,比如儀表臺輪廓以及車輛模式切換按鈕等。相信這些都將是雷克薩斯未來對于內飾的設計元素。
動力方面,據悉雷克薩斯UX提供自然吸氣傳統動力的UX200與混合動力的UX250h車型。UX200車型采用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屬于豐田最新的Dynamic Force系列,最大功率125kW左右,發動機配備Direct Shift無級變速箱。而UX 250h混合動力版本車型在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基礎上在后橋加入電動機驅動,總功率在131kW左右,并且為四驅版本車型。
之前的雷克薩斯NX由于定位準確,上市后就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而這臺UX定位在次下探,想來能圓了更多人的“凌志”夢,所以我相信它在國內市場還是會有不錯的表現的。
沃爾沃XC40
國內預計北京車展亮相
進口版本車型預計成都車展上市
沃爾沃這兩年動作頻頻,除了之前國內上市的XC60以及剛剛亮相就驚艷四方的V60以外,這次日內瓦車展上又帶了緊湊級SUV——XC40。同上一臺雷克薩斯UX一樣,定位也相同,同時也承擔著為家族下探開辟市場的重任。
沃爾沃家族的外觀一致保持著自己的格調,之前的XC60以及V60都屬于在優雅的流線線條中又不失硬朗的動感。而這款XC40則要更加偏向硬朗這一邊。的確,購買這級別車型的消費者很多都是都市里的時尚青年,動感俊朗的外觀自然要更討他們喜歡。
從XC40的側面線條來看也的確如此,在緊湊中又不失一些勾勒的點睛之筆,相比較大哥XC60,XC40的側面線條硬派了不少。而車尾則更反映了沃爾沃的設計特色,簡約大氣中又帶著靈動。
值得一提的是,XC40出自沃爾沃全新的CMA平臺,同時也是沃爾沃在這一平臺下的首款車型。而關于CMA平臺其可塑性相當之強,未來也會有更多的車型出自這一平臺。而得益于沃爾沃的母公司是吉利,這一平臺也會在吉利旗下其他品牌車型上應用,比如領克。
內飾方面,XC40也秉承著如今沃爾沃的家族傳承,中控臺很大一部分被顯示屏占據,整體簡潔明快。同時XC40的儀表盤同XC60一樣采用全液晶屏幕。而據我們獲得的信息,XC60上那套全面的安全系統也會作為標配出現在XC40上。
動力方面,XC40預計會采用T3、T4及T5三種動力方案,分別對應1.5T、2.0T低功率及2.0T高功率版本發動機,并且后期還會推出插電混合動力及純電動版本。而有消息指出,未來先期進口的XC40只會推出2.0T車型,而1.5T車型會在國產版本XC40上出現。
作為沃爾沃的又一款戰略重磅車型,沃爾沃早早地為這款車就定下了先國產后進口的戰略,而如今其競爭對手除了寶馬X1、奔馳GLA以及奧迪Q3外,又有上面的雷克薩斯UX,至于如今加入戰局會不會太晚,我想說好飯向來不怕晚。
寶馬全新X4
國內預計北京車展或成都車展亮相
預計年底左右上市
寶馬X3即將更新,與之相同的全新X4也在這屆車展上如約到來,其除了保持與X3相同的變化步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保留其獨特的“轎跑SUV”的特點了,不過寶馬這次似乎將這種調性玩兒的更加極致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方面從車前方看,這代X4似乎比老款霸氣了不少,其實主要是源于寶馬家族標志性的“雙腎”格柵的尺寸進一步加大。同時新款X4并沒有采用目前家族主流的“開眼角”設計(暨將格柵與大燈連接)。讓其保留了自身的特性。
側面線條自不用說,X4絕對是在車流中的個性份子,而此次新款車型最大變化則要說是尾部造型,其將車牌框移至下方保險杠中央,而尾燈也進一步變窄,這樣營造出了獨特的層次感,并且更加運動化。我個人覺得這次全新X4尾部造型的變化絕對可以成為放棄X3購買X4的理由之一。
內飾方面,其實我不說您也應該腦海中有些模樣。的確,寶馬全新X4的內飾設計與全新一代X3如出一轍,誰讓是姊妹車型呢,不過寶馬內飾設計還是經得起大眾審美以及時間的推敲的,看久了也并不會產生厭煩。
動力方面,寶馬新X4自然也是和新X3相同,采用共同的動力總成。其將搭載2.0T多種功率版本以及3.0T排量發動機,整體輸出功率從135kW到264kW不等,而與多種發動機所搭配的均為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同時新車采用四驅為驅動形式。
寶馬既然推出了新X3,自然要推出新X4,而之前X2的誕生讓X4扛起了X系個性化車型中流砥柱的大旗,此次運動感再度進化我認為可以讓本就喜歡這種風格車型的人更加興奮。
現代全新格越
國內預計北京車展亮相
預計成都車展上市
現代格越對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而提到其本名Santa FE(圣達菲)想必您必然豁然開朗,其實格越之前被用在圣達菲七座版車型上在國內銷售。而這款全新格越的英文名也是Santa FE,可以算是一種傳承。
現代車最不缺的就是外觀的經驗設計,這款全新格越也是如此,乍看之下它的外觀最吸引人的就算是采用當下最流行的分體式頭燈設計了。同時新造型的中網也吸引人眼球。在新設計的烘托下,這款車整體氣質運動感十足。
除了采用新家族設計語言進行設計的前臉造型外,這款全新格越的側身及尾部線條則更能體現Santa FE家族的一貫傳承了,尤其車尾的樣式依稀還能看出老款圣達菲的影子,也證明了這款車是苗紅根正的換代車型。
外觀的驚艷之外,還有內飾的全面換新。新設計的內飾造型層次感豐富,更重要的是其摒棄了現代之前采用大面積塑料的布局思路,轉而在材質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對于整車的質感提升格外關鍵,畢竟塑料還是顯得有些廉價了。
動力方面,新一代格越采用多種汽油與柴油發動機。2.0T作為汽油機的主打出現,而柴油版本車型則提供2.0T與2.2T車型。并且配合6速及8速自動變速箱。
全新格越作為一款7座SUV車型,說實話上一代在豐田漢蘭達與福特銳界等一眾同級別車型廝殺中似乎顯得有些“小透明”。而新車未來引入國內的意圖也十分明顯,就是要加入這場混戰。而是否能重現Santa FE家族的名號,則要看其實質性的表現。
捷豹I-PACE
預計北京車展或成都車展亮相
預計年內或明年初上市
最后這款車型一經出現,我身邊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的同事們無不扼腕嘆息:“這么好看的車咋就是純電動呢?”。的確,它的顏值足以迷倒無數人,而其以純電動的姿態登場也代表了廠家發展新能源市場的決心,那么它就是——捷豹I-PACE。
從外觀來看,我相信捷豹I-PACE可以征服很多人并成為它的死忠粉。捷豹在車型顏值的安排上一向是高手,從優雅的F-TYPE再到F-PACE、E-PACE還有如今的I-PACE,可以說簡直讓人疑惑為何捷豹的設計師有如此的美學功底。這款車可不單單只是F與E兩位大哥的縮水版。它簡直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而從前臉的設計你又能看出它是一款來自捷豹家族的車型,前臉的設計集成了“PACE系”家族的霸氣以及XE的靈動。
側面線條則更加的緊湊且靈動,D柱線條在勾勒上收尾的恰到好處,而轎跑式的低矮車身配合碩大的輪圈更加給人“跑兒味”的感覺。如果你不說它是一款純電動車型,我甚至都能想象出其應該具有的渾厚聲浪。
尾燈的設計參照了捷豹現如今的經典跑車F-TYPE,而伴隨著向內收的線條,配合底部包圍的上揚,讓人們老遠就認出這是I-PACE。而由于是純電動車,沒有排氣孔的加成,只能說是可惜了。
內部設計方面,I-PACE作為電動車足具未來科技感,內部能用觸摸式屏幕的地方就不會用實體按鍵,這點很像同族的路虎星脈,只要平時注意別留下太多指紋,它絕對給你熠熠生輝的感覺,相信坐進去也是一種享受吧。
I-PACE搭載一套純電動驅動系統,主要構成為90kWh的電池組來供應前后輪電機,這讓這臺車從靜止加速到96km/h只需要4.5秒,同時前后配重比幾乎達到50:50,已經接近性能跑車的能力了,同時據悉它的續航能力達到368公里。而快充只需要40分鐘就能充到80%,慢充則為10個小時。
除了感嘆捷豹為何將這么美的車設定為純電動車型外,我驚訝于其定位的精準。目前就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國內市場來說,純電動車要不是十幾萬二十萬區間的滿足代步用途的家用轎車,要不就是如特斯拉那樣動輒百萬的有錢人玩具。捷豹I-PACE正好滿足這中間的區間人群對于電動車的需求。而趁著特斯拉MODLE3還沒到來,我希望捷豹這款車能盡快在國內“搶灘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