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耳朵。昨天我和我的同事小卡,用捷豹E-PACE和寶馬X2這倆初生牛犢約了一架,有些意猶未盡。在距離寶馬X2不遠的位置停著的就是這次寶馬在北京車展展出的重磅車型:華晨寶馬X3。憑借著X3給我的必勝決心,我又一次找到了小卡。而他,早已經選好了X3最最針鋒相對的對手——Q5L。
這是我的同事小卡,他認為國產的Q5L有著和現款A4L、A5相同的設計風格,這樣的外觀十分容易被那些鐘愛奧迪品牌的消費者(包括他在內)所接受。
此次引入國內的華晨寶馬X3,盡可能的保留了第三代BMW X3的最初模樣。寶馬這股執著的勁兒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X3基于BMW的CLAR平臺所打造,此平臺同樣也為現在的BMW 7系、華晨寶馬5系Li服務。
Q5L配備了矩陣式LED大燈,不負燈廠之名。要知道,小卡可是一位因為一對兒燈就能愛上一輛車的人。
六邊形天使眼造型日間行車燈十分顯眼,大燈配有自適應遠近光功能。整體的視覺效果還是要略遜于Q5L的。
奧迪的標志性大嘴在Q5L上得到了保留,高配車型的進氣格柵能夠關閉,從而降低高速行駛時的風阻。小卡:我家那冬天比較冷,發動機冷啟動以后關閉進氣格柵能夠讓水溫迅速升高,從而最快速的吹出冷風,這點我還是比較在意的。
雙腎格柵的面積,在隨著寶馬車型換代的步伐一步步增加。華晨寶馬X3的前縱梁采用鑄鋁打造,并且其發動機蓋、前翼子板及前車門也均采用了沖壓鋁板,為整車的輕量化做出了很大貢獻。
這一代Q5之所以備受關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加長。國產Q5L的長寬高分別為4765mm/1893mm/1659mm,軸距為2908mm。相比老款車型軸距加長了101mm。
之所以說華晨寶馬X3原汁原味,就是因為它有著與海外版車型一致的“標準”身材。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717mm/1891mm/1689mm,軸距尺寸為2864mm。
20英寸的輪圈與整車風格搭配十分和諧,采用規格為255/45 R20的馬牌CSC5。
X3的輪圈比Q5L更大,到了21英寸。使用規格為245/40 R21的普利司通ALENZA輪胎。
Q5L車尾的風格和上代車型有幾分神似,擁有流水轉向燈。大量的平直線條讓車尾看上去更具層次感。
除了尾門的華晨寶馬、xDriveLOGO,X3的尾部設計和海外版車型別無二致。
小卡:Q5L后保險杠下方的排氣設計僅作裝飾,真正的排氣采用隱藏設計。耳朵:作為一款豪華品牌中型SUV,還用假排氣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而X3尾部的雙邊單出排氣則是實打實的真貨。進到車內,兩臺車的設計依舊彰顯了自身的品牌基調。Q5L雖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觸摸屏,但是平直的線條很好的展現出了未來感。X3還是一貫的中規中矩,新鮮感有些不足。
Q5L的內飾采用家族式設計,中控臺布局相比上代車型更加簡潔,用觸摸操作代替了之前的實體按鍵,讓車內氛圍更具未來感。
進到X3內部,除了材質,你似乎總能在這里面找到一些BMW其他車型內飾的影子,新鮮感有些不夠。
小卡:這個平底方向盤造型我必須給一個好評,兩側多功能按鍵能夠控制行車電腦、多媒體系統。耳朵:這個沒毛病,奧迪的方向盤造型也是我垂涎已久的。
雖然這一次我是站在X3這一邊的,但是這個方向盤造型相比Q5L實在讓人有些提不起氣來。不過好在手感還不錯,挽救回了一些分數。
兩車都用了液晶儀表盤,不同之處在于:在Q5L上你會覺得這是一臺iPad當成了一個儀表盤。
而在X3上面,它給人更多的是將一個機械儀表盤液晶化后的感覺。當然二者的儀表盤上都能夠顯示非常豐富的行車信息。
到了多媒體的體驗環節,X3扳回一分。這臺Q5L的屏幕采用懸浮式設計,但是并不支持觸摸。想要手寫輸入文字得通過下方的手寫板。
X3中控臺上方這塊10.25英寸液晶屏不僅支持觸控,還支持手勢控制動作。結合擋桿旁邊的iDrive旋鈕,上手輕松。小卡:X3這個多媒體系統的使用感受的確出色。如果我給Q5L 80分的話,X3就算95分。
空調控制區域的按鍵反饋十分清脆,手感不錯。下方一排黑色按鍵能夠選擇駕駛模式、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開啟自動泊車、開啟陡坡緩降等。
X3的中控面板采用銀色搭配黑色鋼琴烤漆的設計,凸顯質感。按鍵布局和寶馬大部分車型類似。
Q5L的手寫板面積較大,用戶體驗不錯。手寫輸入漢字時,系統反應速度也比較快。
iDrive旋鈕在用作手寫板的同時也充當了方向鍵的角色,結合屏幕的觸控和手勢控制,讓X3的這套多媒體系統有著同級別領先的使用體驗。
Q5L的后排配有座椅加熱,好評。作為一個中國第一批普及“加長”的品牌,奧迪這一次在Q5后面加的這個“L”想必意義非凡。拿它和標準身材的X3比乘坐空間,結果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到了。不過Q5L在乘坐方面也有著它的不足,我們一同來看看。
身高178cm的小卡坐入Q5L的前排,將座椅調至最低后,頭部空間剩余一拳兩指。
我的身高和小卡同為178cm,坐入X3的前排并將座椅調至最低后,頭部空間剩余一拳。
保持前排座椅不變,小卡來到Q5L的后排之后,測得頭部剩余空間為一拳,腿部空間剩余兩拳有余。
保持前排座椅不變,我到X3的后排之后,測得頭部剩余空間為三指,腿部空間剩余一拳三指。
不得不說,后排中央的凸起成為了Q5L的一個減分項。
X3后排中央扶手的前后都可以打開,進一步拓展了后排乘客的儲物空間。
Q5L的行李廂里堆滿了手提包,能夠看出奧迪對于儲物空間方面的自信。
其實Q5L和X3的行李廂空間差距微乎其微,日常使用時感受不到二者的差別,并且都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
動力方面,Q5L將會搭載一臺2.0L渦輪增壓發動機,該發動機將分為140kW(190Ps)和185kW(251Ps)兩個功率版本。與之匹配的是一款7擋雙離合變速箱。新車還提供兩驅和四驅兩種驅動形式以供消費者選擇。
X3搭載了代號為B48的2.0L渦輪增壓發動機,分高、低功率兩種版本,其最大功率分別為185kW(252Ps)和135kW(184Ps)。傳動方面,與這臺2.0T發動機匹配的是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同時部分車型提供四驅系統。
編輯點評:我問小卡:你覺得Q5L這車哪好?他說:均衡。一輛車把一方面做好不難,但是做到面面俱到沒有短板是非常不易的。市面上那些創造了銷量傳奇的車型往往都是表現十分均衡的。Q5L和X3之間,前者的確更加均衡。外形設計受年輕人喜愛,乘坐空間受一家人喜愛。但我還是更中意X3,原汁原味、個性、多媒體這三點決定了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