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賣瘋、大漲、勁增——報道車企11月銷量文章的題目“觸目驚心”,在整個市場平穩增長的態勢下,如果有主流車企銷量下滑,那才是真正的新聞。
在這個人人高喊“增長”、爭先恐后曬銷量的時刻,那些數字倒是讓人麻木了:物以稀為貴。
昨天,中汽協召開月度銷量發布會,數據顯示,11月,乘
用車銷量259萬輛,1-11月,乘
用車銷量2167.81萬輛,超過去年全年銷量。
在細分品類中,前11月,轎車銷量1089.52萬輛,同比增長4.14%, SUV銷售793.88萬輛,同比增長45.5%,MPV銷量222.44萬輛,同比增長21.3%,交叉乘
用車銷量同比下滑38.3%,顯而易見,SUV依然是拉動乘
用車市場銷量增長的“火車頭”。
筆者整理數據,轎車在售車型為228款,銷量在1000輛以下的有93款,占轎車總數量的40%,SUV在售車型為142款,銷量在1000輛以下的僅有30款,僅僅SUV總數量的21%。
從一定角度說,SUV市場銷量動輒同比45%+的增長,并非是廠商車型的產品有多么突出,而主要是拜龐大的市場需求所賜。
其實,不管對于中國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單純追求銷量的增長倒不如在每個細分市場做強一款車型。銷量的增長會因為競爭的加劇、需求的變化而出現較大波動,而在細分市場有強勢車型,不僅能很好抵御市場波動的風險,而且能穩固品牌影響力。
哈弗H6一款車型穩定的冠軍地位成就了哈弗品牌,前11月朗逸50萬輛的銷量已經占據上汽大眾品牌銷量的近1/3,即使在5萬元的面包車都被劃歸MPV的時候,28.99萬元起售的別克GL8依然能以9000輛的月銷量位列MPV的第六名。
中汽協發布數據的同時,會對轎車、SUV以及MPV,每個細分市場銷量前十名的車型進行公布,筆者通過近幾個月榜單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別克是唯一一個在三個細分市場都有車型的品牌——轎車英朗、SUV昂科威和MPV別克GL8。
而大眾品牌則是車型最多的品牌,朗逸、捷達、速騰、桑塔納、途觀,共有五款車型,四款轎車、一款SUV。當然,這也折射出大眾和別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勢以及在競爭中的實力對峙。
因此,筆者就想從產品布局與銷量的層面去評述一下大眾品牌與別克品牌“同”與“異”。
11月,大眾朗逸以7000輛優勢力壓別克英朗,昂科威則在銷量上領先途觀5000輛,前11月,昂科威以24.36萬輛銷量斬途觀的21.55萬輛于馬下。在MPV市場,別克GL8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11月別克GL8以9000臺位列MPV銷量第六位,一個起售價接近30萬元的MPV,能有如此的銷量,“沒有對手”的好處體現得淋漓盡致。
途觀的敗走,有其自身產品周期末端的自身問題,也有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影響,對消費者而言,在品牌之外,性價比越來越被重視,昂科威“高半級”的定位,恰恰打到了途觀的痛處。當然,能打敗途觀的也只能是昂科威——品牌力旗鼓相當、產品力勝出。如今,昂科已成為合資品牌銷量最高的車型。
在產品在細分市場的局勢上,別克勝出,但在銷量上,上汽大眾則有優勢,11月上汽大眾158665輛,高于別克的122638輛。
說完上汽大眾再來看說一汽大眾,11月一汽大眾的銷量為125349輛,當然,這也得益于上汽大眾的車海戰術,上汽大眾在售車型超過15款,而別克品牌則是12款。
相對于上汽大眾的車海戰術而言,一汽大眾在缺少SUV以及僅有13款車型的情況下,在11月取得125349輛的成績算是不錯,剛剛上市的蔚領也實現了3979輛的銷量,如果剔除蔚領,一汽大眾與別克車型都在12款的情況下,一汽大眾的銷量121370輛,是落后于別克品牌的。
一汽大眾與別克品牌,不管在銷量上,還是在產品層面,均是勢均力敵的明爭暗斗。全新邁騰的銷量突破1.5萬輛,而全新君越的銷量也連續兩月銷量破萬,在上汽大眾帕薩特動輒優惠6萬元阻擊全新邁騰的同時,其實帕薩特的價值已經淪落到與日系三強拼搶的境地。
而在25-30萬元區間,全新邁騰和全新君越才是真正的競爭者。其實,在主流中高級車市場的局勢是,全新君越與全新邁騰(帕薩特姑且算到這里)、日系三強(雅閣凱美瑞天籟)以及其他合資中高級車,他們把持25萬元以上區間、20-25萬元區間以及20萬元以下區間。
因此,不管是上汽大眾在轎車上的強勢而細致的布局,諸如速騰、邁騰、寶來、高爾夫、捷達,蔚領,在緊湊級到中高級轎車市場這個范圍內,已經密不透風。
上汽大眾則在產品的本土化以及SUV車型行深耕,為中國而生的朗逸就是大眾的1/3,朗逸+途觀,就是上汽大眾的半壁江山,而就別克品牌來說,在轎車、SUV以及MPV三個主流細分市場都布局著強勢產品,這種均衡的產品策略相對于厚此薄彼的路線來說,對品牌向上是最有益處的,像凱越停產、發布高端子品牌Avenir,也都是別克欲在品牌力向上一種策略。
如今,在汽車市場大盤漲勢良好的態勢下,拼銷量、曬數據并沒有什么意義,銷量有起伏、市場有漲跌,但唯一不變的是,是強化產品在細分市場的布局、提升品牌力,這樣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多一份勝算。
文章標簽: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