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也算是發展比較久,實力出眾的車企,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目前已經推出EH、EU、EX、EV、EC五大系列車型10余款純電動乘用車,2013年至2016年,北汽新能源連續四年蟬聯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冠軍。2016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約為5.2萬輛,同比增長約159%。為此,北汽新能源今年制定了17萬輛銷售目標,但是,按照目前的市場形勢,完成年度銷量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銷量不及預期,其中原因其實很明顯,首先,北汽新能源汽車嚴重依賴政策,2017年受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標準退坡、推廣目錄重申、地方補貼政策減少等因素影響,銷量下跌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其次,吉利、長安、榮威、傳祺等多家車企強勢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最后,北汽新能源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其產品價格低廉品質欠缺,聚集的大量產品問題到了爆發期,導致用戶口碑和品牌印象不好。
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對外公布2017年銷量目標為17-20萬臺。其中,主打車型EC180全年銷量預計可達8-10萬臺。乘聯會數據顯示,其銷量數據距目標尚有一定距離,但在最后兩個月沖擊8萬臺尚有一絲機會。但除了EC系列外,北汽新能源其他車系今年均表現不佳,近幾個月全線下滑,直接導致全年目標受到影響。
雖然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有簽約戴姆勒、東家增資的風光無限,但也難掩尷尬的銷量處境,2017年1-8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44,230輛,同比增長超八成,但要知道的是,北汽新能源在去年同期增長速度高達159%,在今年增速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回落,但正正因為去年的爆炸式增速,讓北汽新能源內部的一眾高層信心滿滿,于是在2017年年初喊出了“大躍進”式的全年17萬銷量目標。
北汽新能源以往的幾個主力銷售車系在今年則出現明顯的疲軟態勢。除了EU系列外,原本為北汽新能源奠定行業領頭羊地位的EV系列已逐漸邊緣化。作為北汽新能源最早問世車型,EV系列曾經風靡一時,并統治著A0級電動汽車市場。但隨著市場上新能源車型種類增多,A0級電動汽車不再是主流車型,使得EV系列銷量受到影響。
EV系列是北汽新能源堪稱銷量支柱的車型,但很多消費者都反映其電量問題,電量明明顯示較多,卻出現無法行駛、電量顯示不穩定的問題;其次,動力消失、電瓶故障、無法啟動、異響等問題也有不少。從一些投訴網站和論壇中了解到,北汽新能源EV系列的質量投訴案例不在少數,問題也非常集中。
銷量好與不好,產品絕對占了絕大部分因素,當前北汽消費者普遍質疑動力系統及電池可靠性,其新能源汽車車型普遍出現電量顯示不穩定、充電慢、消耗快、冬季續航衰減嚴重等問題,甚至于出現無法加速、電量由65%忽降至零的情況。
前幾天,上海一輛由北汽新能源生產的EV系列純電動汽車發生自燃,當時車正停在路邊,火勢非常兇猛,幸好車主沒在車內,目前該車已經報廢。
停在路邊的電動汽車為什么會突然起火?經過警方調查,已經排除了人為縱火的可能,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很可能與動力電池或充電系統有關。
北汽新能源汽車這樣大面積的爆發質量問題,在當下新能源汽車企業中實屬罕見。然而問題不小,甚至危及人身財產安全,這說明北汽新能源的產品在質量上確實是存在問題的。如果北汽新能源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注意產品質量問題、不重視消費者的投訴和建議,盲目擴張,即使做到行業第一,也一定會跌大跟頭,北汽自主進入2017年的銷量滑鐵盧,不可忘。
隨著《實施細則》的發布,地方政策的逐步放開、車企競爭、自身產品質量緊密關聯。地區消費者的品質需求與企業新能源汽車產品供給矛盾的日益突出,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將受消費者青睞。而北汽一直被質疑的整體產品質量問題,或許會在此時成為輸掉整個市場的誘因。未來,隨著補貼退坡、地方目錄取消,北汽新能源車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存在疑問。
而且2017年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式退坡的第一年,自今年1月1日起,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20%,并規定“地方財政補貼(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加之推廣目錄重申、地方補貼政策空白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表現并不理想,而隨著北京本地新能源號牌資源迅速用完,北汽新能源先發優勢逐漸被蠶食殆盡。
再加上長期在溫床中生存,使得北汽新能源產品表現并不強,而比亞迪、榮威這種憑實力打拼的車型,對比北汽新能源,很可能最后的市場份額也會被瓜分。
企業正向的發展之路應該是自行盈利,而不是補貼干擾,誠然現在在補貼的幫助下刺激了很大一部分銷量,但是如果補貼消失,那么對新能源來的打擊將是致命的,北汽自主品牌現階段只有新能源車型能夠實現穩步增長,而這一穩步上漲的新能源市場依靠的還是補貼。
結語:北汽歷來重營銷而輕產品,這種做法也被灌輸到了北汽新能源。雖然在總體銷量上一直保持領先,但從今年多個車系銷量嚴重下滑來看,北汽新能源原本打下的良好根基已開始動搖,隨著各大車企逐漸進入新能源領域,越來越多的車型在細分市場對北汽新能源的車形成了足夠的威脅。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戰略,在產品上下功夫,一味靠投資換市場、靠營銷沖銷量,終有一天會因產品力不足被其他車企趕超。
(極速俠綜合整理)
編輯:君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