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4月銷量是清理庫存,還是競爭對手發力?
4月長安汽車的暴跌,不僅意味著它已經丟掉了自主老大之位,事實上,長安已經被擠出了乘
用車自主銷量前三。
5月9日,長安對外發布了4月份產銷情況公告。公告顯示,4月,長安生產汽車21.4262萬輛,同比下滑15.25%;銷售汽車16.1862萬輛,同比下滑27.61%。除CX70外,長安各主力車型銷量均呈下滑狀態,特別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逸動系列,4月銷量還不及5000輛,近似去年同期銷量的三分之一。
資本市場似乎早已聽到風聲。在5月9日長安汽車發布銷售數據公告前,其股價已接連重挫,日K線呈現斷崖式下跌。5月9日當天,長安汽車股價更是大跌逾5%。有人懷疑,相關機構在做空長安,但不給力的銷售數據,讓業內對長安未來很是擔憂。
幾乎是在同一天,比銷量下滑更嚴重的“數據造假”質疑開始指向長安。有媒體指出,長安汽車每月公布的產銷數據與季報存在很大差異。
根據長安汽車一季度披露的數據,其營業收入為177億元,銷售單車均價為4.12萬元,銷量大于產量8.73萬輛,按照并表的均價4.12萬元算,公司庫存金額應減少近36億元。但長安汽車一季報數據顯示,庫存金額卻從2017年1月1日的73.04億元增至99.71億元,增加26.67億。對此,長安的解釋是庫存商品增加。按照此前均價4.12萬元的單價計算,長安庫存增加約6.47萬輛。
業內人士發出疑問,一季度長安的銷量大于產量,庫存反而增加6.47萬輛,數據為何如此前后矛盾?至今,長安對此質疑還未回應,只是對4月銷量下滑解釋稱“在調整產能”。
車型老化,長安急需變革
拋開“數據門”不談,事實上,長安已經進入主力車型產品老化期,如果不加快產品換代步伐,很容易進入市場下行渠道,要知道我國消費者向來是喜新厭舊的。
以標志著長安脫胎換骨的主力車型逸動為例,自2012年3月上市至今已5年有余,根據汽車圈大部分車型3年一次中期改款,5年一次換代來看,逸動應該有革命性的改變了。雖然之前,逸動在改款車型上,也做了不少調整,但動力、底盤上的“內涵式”變化很難入我國消費者法眼??纯葱聦汃R5系和奔馳新E級帶來的驚艷感覺,改款逸動應該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兒。
在轎車市場逐漸失去銳氣是長安需要警惕的問題之一。此外,在火爆的SUV市場,長安車型也開始出現疲態。除去CS75還保持著月銷近萬輛的水準外,CS35和CS15都呈現斷崖式下跌。
根據長安公布的數據,4月CS35銷量為3081臺,去年同期銷量為13510臺;CS15銷量為2869臺,去年同期為5680臺。CS35是長安在2012年推出的首款SUV車型,目前已經進入全新換代周期,急需做出徹底改變。CS15是長安去年4月推出的小型SUV,在一年左右的時間,月銷就已跌破3000臺,這個車型的推出是否成功值得推敲。
事實上,長安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合資品牌,而是“自己人”本土品牌。特別是從今年開始,吉利、廣汽、上汽榮威都加大了渠道下沉和布點節奏,一些原來長安固有的銷售網點,友商沒有設點的,今年也都設點了。加之,競爭對手的產品都是全新推出,特別是SUV,在造型和配置引入上緊跟當下消費熱點,很是吸引四五線消費者的目光。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渠道拓展還是產品開發上,長安的競爭力都在下降。
文章標簽: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