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導讀:相比不少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改造的新能源汽車,古惠南并不想“對付”消費者。“你們看造車新勢力有人敢談‘制造’嗎?最起碼要尊重生命,這是底線。”
“我們不想再做跟隨者。”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古惠南表示,作為一個搞了很多年汽車發動機的技術控,他正在“革自己的命”。隨著廣汽集團斥資數百億獨立設立新能源公司,廣汽新能源如今頗有“后發先至”的意思。
“過去中國幾乎沒有汽車業,所以我們要合資;現在我們的產品,合資公司也需要。像GS4 EV可能會引入合資公司生產。”4月14日,在北京核心媒體交流會,古惠南對汽車K線闡述了廣汽新能源的發展規劃及營銷服務新生態。
例如在GE3等產品陸續推出后,2018年上半年,廣汽新能源計劃,在中國主要城市開設25家“25Hours”體驗中心。未來基建廠房設備準備完善后,廣汽新能源將實現真正“獨立”,與此同步,該公司每年將至少推出兩款全新的智聯純電動產品。
實際上,為集中精力研發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步伐,廣汽集團于2017年7月28日成立了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新能源”)。
“雖然我們叫廣汽新能源,但我們承擔的角色卻不止如此。”古惠南頗為得意的說道:“我們不僅做新能源,還要做汽車智能、自動駕駛。”他坦言,當前我國制定的新能源政策并不清晰,從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再到燃料電池和甲醇汽車······由于是“政策市”,市場不確定,所以現在“不宜鋪太快”。
一年前,廣汽集團連同合作伙伴投資450億元,在廣汽乘用車附近開始建立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園區占地七千多畝,計劃打造為一個國際智能網聯新能源創新樞紐。該園區內還將建立開放式的創客服務區和智聯新能源汽車小鎮。
其中,廣汽新能源汽車工廠占地700多畝,預計2018年底建成,首期投資47億元,規劃產能將達到20萬輛/年。
不過,目前廣汽新能源主要任務是,應對不久前頒布的“雙積分”政策。“雙積分需要多少,我們就生產多少新能源車。”古惠南認為,現階段廣汽新能源的核心是做質量和口碑。
為此,廣汽新能源正在努力打造全新IP形象、營銷生態和新零售方式。“25Hours”體驗中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看是不是正向開發,有沒有專屬平臺,看看這些車有沒有備胎就知道了。”相比不少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改造的新能源汽車,古惠南并不想“對付”消費者。“你們看造車新勢力有人敢談‘制造’嗎?最起碼要尊重生命,這是底線。”
在談及像蔚來、威馬、小鵬這些企業時,他認為有人會冒出來,但不知道誰會最后冒出來。也許,在他眼中,這些造車新勢力更像是供應商和零部件公司,而非與其對等的對手。為此,廣汽集團早已先后與中國移動、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南方電網等形成了戰略伙伴關系。
雖然廣汽集團剛剛與蔚來汽車進行合作,但該公司之前與樂視也進行過合作。似乎,廣汽集團跟樂視和蔚來汽車合作,更多程度上希望傳統公司具有多元文化,表現其開放包容性。對于這些“新勢力”,它們具備軟件迭代能力,但卻沒有硬件迭代能力。
古惠南告訴汽車K線,廣汽新能源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僅僅局限于采購電池,未來該公司還會實現自制電池。此舉,有助于汽車制造商制衡電池供應企業,同時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去年7月,廣汽集團推出純電動傳祺GE3,至年底已銷售1762輛,在整體純電動SUV排行榜位列第五名;2018年第一季,傳祺GE3已連續三個月奪得該細分市場銷量冠軍,銷量超過14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