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捷徑。當技術條件真正成熟時,相應的政策法規自然會水到渠成。
上周,一場由百度主導的自動駕駛測試在北京的五環路上鬧得沸沸揚揚。在這場風波還未完全平息之時,大洋彼岸推進“自動駕駛立法”的行動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當地時間7月19日,美國眾議院一個下屬委員會以口頭表決形式批準一項提議。該提議允許汽車制造商部署最多1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且不需要達到現有汽車安全標準;還同時禁止各州自行制定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規則。
早在今年三月份就有傳聞稱,包括通用等汽車廠商以及谷歌等科技企業已經開始游說美國各州政府,盡快就自動駕駛立法。此次由眾議院批準的提議則是“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市場”前的聯邦立法程序。
自之前公布的一項草案中可以發現,美國要求汽車制造商所展示的、用于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須“功能正常且包含故障安全功能”。但是,交通運輸部門卻不被允許在未做安全評估認證的情況下,對高度自動化的車輛進行部署或測試。
近年來,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汽車制造商都在積極地進行自動駕駛系統的相關測試。“為了使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保持領先,我們必須要行動。”美國房屋能源與商業委員會主席格雷格在聽證會上表示。他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意義在于提高安全系數,通過立法也勢在必行。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美國有94%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而在2016年的前9個月中,因交通死亡的人數再度攀升了近8%。
“該項立法將優先考慮駕駛者和消費者的安全,并提高國民的出行效率。”出席該提議表決的共和黨眾議員羅伯特?拉塔說。在談判期間,民主黨人士也正在尋求一些新的安全要求,包括對汽車制造商采取措施,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在生產制造環節的安全性。
事實上,在奧巴馬政府時期,自動駕駛的監管權利落在各州政府的手中。根據美國各州立法機構的會議信息,在特朗普上任前,美國22個州的監管部門對自己管轄區內的自動駕駛汽車實行了某種意義上的監管。
而在今年年初,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則表示,她計劃盡快修改2016年奧巴馬政府頒布的關于無人駕駛汽車的自愿性安全準則,并且督促汽車制造商解決公眾對于自動駕駛安全性的疑惑。趙小蘭說,“自動駕駛汽車會很大地提高安全性,但是聯邦政府在重新評估自愿性及安全準則時會確保平衡。”
目前來看,隨著眾議院關于自動駕駛立法的推進,美國已經在自動駕駛立法的進程中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果對自動駕駛汽車監管的提案通過,也勢必會對其他國家自動駕駛的發展進程,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再將視線拉回國內,關于自動駕駛立法的呼聲也一直沒有停止。在去年“兩會”期間,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在提案中提出,“自動駕駛立法已刻不容緩,應盡早進行相關立法預案工作。”
李書福認為,盡早開始對自動駕駛的立法考慮,將有助于為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樹立規范,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引導社會投資。同時能夠憑借相關立法和行業規范的確立,最大化促進相關產業在“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中實現彎道超車。
當然,自動駕駛的立法工作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相關部門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制定,而且也要綜合考慮相關產業的均衡發展,包括技術路線、行業標準、安全規范、交通執法、保險責任等各個層面。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要考慮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立法,包括基礎設施的改造、智慧城市的規劃等等。而在處理相關責任的問題上,同樣要慎重考慮制造企業、駕駛者、行人、保險公司等方面的權責界限,加快促進產業在全社會認同和遵守的軌道上迅速發展。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政府部門和制造企業盲目地與其他國家搶時間、拼速度并不可取。我們需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捷徑。當技術條件真正成熟時,相應的政策法規自然會水到渠成。而到那個時候,自動駕駛也就真正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