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德國朗盛集團在上海舉行了“盛勢前行,臻于質善”發布會,并公布了2016年財報。數據顯示,2016財年,朗盛銷售額從2015年的79億歐元下降至77億歐元,原因是集團鑒于較低的原材料成本調低了銷售價格;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9.95億歐元,與去年的8.85億歐元相比增長了12.4%;朗盛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將在3億歐元至3.2億歐元之間。良好的開局意味著朗盛在2017年將取得更突出的成績。
朗盛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明誠表示:“2017年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朗盛還將恪守‘益于企業、益于社會’的原則,分享在清潔水資源、綠色交通、城市化等領域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和生產工藝,降低生產能耗和資源消耗,帶動中國化工產業的升級。”
當今,全世界的汽車產業都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輕量化材料等措施能有效實現進一步降低油耗以及進一步減少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因而,汽車制造商們對整車輕量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趨勢也一直在推動著各汽車零部件廠商對汽車輕量化創新材料和新型技術的需求。
在汽車輕量化方面,朗盛一直創新不斷。3月9日,朗盛憑借在塑料行業的創新技術——結構嵌件(body insert)技術,榮獲 “榮格技術創新獎”。
據了解,“結構嵌件”技術是朗盛采用玻璃纖維增強PA6制成的注塑成型嵌件,相對于傳統金屬汽車零部件,該技術能夠大幅減輕汽車的重量。鋼和鋁等金屬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而高科技塑料(如玻璃纖維增強尼龍)可以改善部件特性并減少壁厚度。
朗盛高性能材料業務部(HPM)大中華區銷售及市場總監羅高名介紹:“與100%鋼制部件相比,‘結構嵌件’技術主要具備三大優點:第一,可減輕重量達50%;第二,注塑成型工藝中高度的功能整合,減少了工藝步驟,從而使成本減少達40%;第三,精度、質量和強度更高,非常符合市場對輕量化趨勢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采用60%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成的備胎槽可以直接粘著在車身骨架上,可以存放備用輪胎和車載工具。另外,采用塑料/金屬復合技術的頂蓋骨架,與鋼質部件相比重量輕30%,但成本相同;采用塑料/金屬復合技術的前端,其重量比全金屬前端輕10~40%。目前,朗盛的“結構嵌件”技術已多次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多款汽車零部件中。
編輯:矯春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