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排放法規等因素,車身輕量化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但凡新一代車型,如果不比上一代輕,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而,偏偏就有“逆勢而為”者,例如新一代奧迪A8,車身重量就從第三代的231公斤增加到了282公斤。
如果僅僅是51公斤的增重,似乎還不必如此大驚小怪。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背后的原因——奧迪終于放棄在A8上采用“全鋁車身”了,此次第四代的車身鋁合金的應用比例已經降至 “只有”58%。這事兒到底有多大?
先明確概念:到底啥才叫“全鋁車身”
全鋁車身很多人大致聽過,但沒有“誤讀”的估計不多。在此我們首先要澄清“車身”的概念。很多人覺得,全鋁車身就是我們看得到的整個車殼子都是鋁的,事實并非如此。我們這里講的車身,指的是“承載式車身”的車身框架,也就是俗稱的“白車身”。如下圖:
理所當然的,全鋁車身也指的是車身框架為全鋁,而并非什么鋁制的引擎蓋、翼子板等等。不過,出現這種誤解也不能怪別人,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奧迪。因為大多數人了解“全鋁車身”,是從下面張圖開始的:
顯然,這并非奧迪ASF車身的真諦,但為了更直觀的展現,奧迪整了這么個噱頭概念車。
“全鋁陣營”旗幟的轉變耐人尋味
明確這個概念以后,我們要再搞清楚一個狀況:全鋁與否,其實是一直存在爭議的,否則不可能這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只有寥寥幾個品牌在弄。而全鋁陣營最重要的一面旗幟,就是奧迪A8——全球第一輛全鋁“白車身”的普及性應用,就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第一代奧迪A8推出開始的。當時它的車身重量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只有249公斤。
之所以說A8是旗幟,更在于奧迪在這一領域的大肆宣傳。從此,鋁車身的各種好處也開始“深入人心”——不僅重量輕,永不腐蝕,而且安全性還更好。前兩項無人否定,但第三項,卻成為這二十年來兩大陣營爭論的焦點。
奧迪此舉在第二代A8上發展到了極致——它的白車身重量更是減少到驚人的215公斤。注意,此時的奧迪A8車身,可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鋁車身,各個部位都沒有應用到鋼制材料。
如上圖,雖然三種顏色的材質不一樣,但它們都屬于鋁合金范疇。
然而從第三代奧迪A8開始,奧迪的態度正在悄然發生轉變——它不再如此偏執于“全鋁”了——第三代A8在B柱等重要位置開始采用熱成型鋼,也就是下圖中的灰色部分:
事實上,A8“增重”的趨勢從第三代就已經開始,它的車身重量達到231公斤,比第二代增加了16公斤。由于采用鋼材的比例非常少,增重也不明顯,奧迪此舉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視。但是發展帶此次的第四代,情況就有了質變。
注意上圖的紫色部分——全都是熱成型鋼,它涵蓋了車身框架最關鍵的受力部位。然后再看奧迪給出的數據:鋁材占比已經降至58%。很顯然,第四代奧迪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全鋁車身”了,這也意味著奧迪正逐步開始“脫離全鋁陣營”。
鋼鋁之爭由來已久,奧迪的解釋更耐人尋味
車身材料的鋼鋁之爭應該說是由奧迪挑起的。那么為何會存在這樣的爭議,奧迪為何當時要堅持,而現在卻為何要“脫離”呢?
直觀看,全鋁的好處確實存在,這方面各種解讀很多,我們就不贅述了。然而我們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作為D級車市場的后來者,奧迪A8在車身材料上的這種創新,算不算是一種營銷手段呢?事實上,如此劍走偏鋒所帶來的“科技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恰恰是奧迪在與奔馳寶馬PK時最重要的一張牌。
前面說過,全鋁爭論的一個重要焦點是安全性。對此,通用還專門做過廣告片來調侃福特的新猛禽(全球首款鋁車身皮卡)。然而由于沒有嚴格的量化數據或者直觀的PK來印證,多年來鋼鋁陣營雙方一直是各執一詞——支持全鋁的說全鋁更安全,不支持的則表示全鋁在極限情況下安全性根本不能與超高強度的熱成型鋼相提并論。
在這種背景下,此番奧迪的“轉向”,就顯得頗耐人尋味了。尤其是奧迪的解釋——為了“更安全”。這無異于承認,之前的奧迪A8沒有做到“更安全”,也就是不如(關鍵部位)采用了鋼制材料的車身“更安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讓全鋁車身不安全一說蓋棺定論,因為站在奧迪的角度,它也只能這么解釋——它總不能對外宣傳是為了節省成本吧?而事實上,成本一項,應該也是導致奧迪觀念轉變的原因之一。
對于捷豹路虎,恐怕不只是躺槍這么簡單
現在說為什么躺槍的是捷豹路虎了,大家應該就能立刻理解了。大家知道,捷豹路虎雖然并非全鋁陣營的開創者,但在全鋁車身的普及方面,捷豹路虎卻要比奧迪更為極致——已覆蓋旗下大多數車型,其中還破天荒的包括了很多SUV。相應地,捷豹路虎也理所當然地為其全鋁車身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推廣。
現在作為旗幟的奧迪態度轉向,無論它到底是為了節省成本也好、亦或者是真的覺得全鋁車身不夠安全也好,總之它會引發人們對全鋁車身產生質疑是肯定的。一直將此作為重要賣點的捷豹路虎,豈能不尷尬?
或許你會說車云菌多慮了。從技術的角度,懂行的都清楚,像之前A8那樣徹頭徹尾的全鋁其實是并不明智的,現在A8的舉動算是“回歸理性”。現在被公認的、最可取的做法,是根據車身區域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材料。奧迪A8正從“全鋁”往這方面轉,奔馳寶馬也在從“全鋼”往這方面轉。而捷豹路虎呢?事實上它一直也玩的是“混鋁”而非真正意義上“全鋁”。所以從技術的角度,各大品牌的做法是趨同的,捷豹路虎也不例外。
從技術角度確實如此,各自品牌的工程師之間也確實沒有太大的分歧。然而從廠商宣傳的角度可就不一樣了。捷豹路虎之前一直標榜全鋁,口號也已經喊得震天響?,F如今奧迪的轉變,無異于用事實告訴人們并非“鋁越多越好”。這讓捷豹路虎如何應對?是繼續堅持宣傳全鋁的好處,還是向世人澄清“我其實也不是全鋁”?很顯然,無論哪種方式,尷尬都是少不了的。
車云小結:
至此,車云菌的觀點大家應該清楚了——純粹的全鋁車身并不可取,奧迪已經在用事實糾錯。然而這也并不意味著鋁材在車身制造的應用上變得不重要——恰恰相反,對于大多數之的“純鋼車身”來說,增加鋁材應用的比例也將是大勢所趨。最后的結果,則是“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材料”——不光只有鋁和鋼,還有碳纖維等等。至于捷豹路虎是不是真的因為此事躺槍,這已經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