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對于卡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因為它關乎著司機的生命。國內現有的輪轂產品保養周期都很短,而且在維修保養過程中存在“暴力”操作,零件很容易因工藝問題遺留安全隱患。
國內輪轂大多是2-3萬公里的保養間隔,對于跑長途的物流牽引車而言,就意味著頻繁的拆卸輪轂。在拆卸的過程中,維修人員一般是使用錘子等工具進行敲打,強行拆卸,造成軸承和油封的故障率偏高,輪轂提前損壞,同時,涂抹潤滑脂也無形中增加了維修的時間成本。而最近,中國卡車網小編遇到了一位卡車界的老司機,他卻沒有上文的困惑,他所用的是康邁輪轂,它改變了上述的現象。他說,康邁輪轂的免維護技術及可視化輪轂端蓋(以下稱可視化模塊)設計,解決了他輪轂維修保養存在安全隱患且效率低的困惑。
何為可視化模塊,優勢在哪里?
什么是可視化模塊呢?這位老司機為小編做出了解答。
用戶可直觀觀察油位
老司機告訴小編,可視化模塊是指康邁輪轂端蓋采用尼龍12材料的透明設計。如上圖所示,他可以通過透明視窗直接觀看潤滑油的變化,包括油質狀態、油量多少等。他還對小編說,輪轂在出現重大故障前,可視化模塊中的潤滑油會提前暴露出一些跡象,比如說:潤滑油變色、油量低于最低油位等。老司機告訴小編,每次上車前,他都會利用一分鐘時間完成視覺檢查,眼見為實他才能放心運營,提高安全性。
康邁技術工程師對中國卡車網記者說:“在一些軸承廠家的統計中,有近36%的軸承故障都是因為軸承潤滑油填充量不合適、潤滑油或潤滑脂變質導致的。通過康邁可視化模塊,司機可以快速檢查油品并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這也是油潤滑的優勢。”
康邁輪轂在維修保養方面,也優于傳統輪轂。這位老司機對小編說,康邁輪轂采用長保養周期設計,而且保養操作非常簡單。不同于脂潤滑,保養需要“強行”拆卸輪轂涂抹潤滑脂。康邁油潤滑輪轂可以直接通過放油口把舊的潤滑油放掉,再通過注油口加入新油,和換機油形式差不多。通過輪轂的可視化模塊,維修人員對潤滑油的檢查很方便,無需拆卸整個輪端,并且潤滑油的注油量也更容易控制,可以保證輪轂的潤滑油量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成本及設計制約國內可視化模塊發展
既然可視化模塊的優勢如此明顯,為何國內的輪轂產品沒有選用這項功能呢?康邁技術工程師介紹到,因為前橋成本比較低,所以在中國卡車行業,有80%甚至更多的前橋還是采用脂潤滑技術。對于脂潤滑來說,實現可視化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用戶看不到潤滑脂的實時狀態。
康邁輪轂結構設計
實現輪轂可視化還與產品總成設計有關。現階段,國內常規的輪轂設計依然是將制動鼓裝在輪轂里面,所以導致更換制動鼓或者制動片的時候需要拆卸輪轂。而康邁輪轂則是將制動鼓改為外置,在拆卸制動鼓的時候不需拆輪轂,這也是實現輪轂長壽命長保養周期和可視化模塊的必要條件。
看的見的安全 才是用戶所需
目前,康邁輪轂在國內的客車市場裝配率很高,在卡車領域,一汽解放的裝配絕對量是最大的,另外,東風商用車、歐曼GTL及EST、柳汽也已經裝配康邁產品。康邁技術工程師預測:“未來幾年,前橋的可視化將會是國內卡車市場發展的趨勢。”
在整個解答的過程中,這位老司機一直在說,可視化模塊讓安全變得更直觀,看得見的安全,他使用著才更安心。一般傳統輪轂內部的安全性對于司機來說是“兩眼一抹黑”無法從外部看見,而康邁輪轂的可視化模塊卻將內部安全變為了可見。從他的話語中,小編能夠感覺到,對于安全,即使是駕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不能掉以輕心,要眼見才能為實。而像這樣一款安全能被看“透”的產品一定會受到司機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