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力王輪胎有限公司因拖欠貸款、利息,連帶清償款等近5000萬元,被浙江省瑞安市法院查封。
接下來,這家擁有鐵飯碗、永新、大白鯊等品牌的輪胎企業,在行業內兼并破產的“大潮”下,只能無奈打破“飯碗”,面臨被拍賣的命運。
近年來,中國輪胎企業破產拍賣、資金鏈斷裂的新聞時有發生。
據統計,雖然每年仍然有新的輪胎項目開工投產,但輪胎企業的總體數量正以每年10家左右的速度遞減。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個速度還是太慢了,未來幾年,會有一大批輪胎企業消失。
對某些輪胎企業來說,生存已成為第一要務。
低端競爭成為破產主因
據業內人士分析,現階段,中國輪胎企業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競爭手段主要是打“價格戰”。這就在輪胎行業內形成一種怪相。
一方面,輪胎企業都看到了惡性競爭的危害,強調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企業擺脫不了“價格戰”,還在以低價的搶訂單、抓市場。
有輪胎企業稱,他們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被迫“應戰”。
與此同時,輪胎行業入行門檻偏低,缺乏必要的監管,也助推了“價格戰”在這個領域愈演愈烈。
據輪胎世界網了解,輪胎業內至今還有有錢就能開廠賣輪胎的笑話。許多中小企業往往是聘請一位工程師,買一張設計圖紙,申請了貸款和土地,就敢開張營業。
對于這種企業來說,只要能生存下去,可以不擇手段的參與市場競爭。“價格戰”就是他們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搶占市場方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惡性競爭一直延續的結果,就是行業內大部分企業均無利可圖。如果一些企業被耗得無力支撐,資金鏈斷裂,那么一波“破產潮”就會來臨。
改革升級或成唯一希望
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了環保整治力度,綠色輪胎成為行業發展主流,輪胎企業開始注重節能減排及環保材料的應用。
與此同時,“去產能”也成了中國各級政府的共識,他們希望以此來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這對于國內輪胎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據分析,大型企業資金雄厚,但原有設備規模龐大,在綠色化改造過程中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與此同時,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新概念的提出,這些企業在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上投入巨資,以期實現“以機代人”的轉型升級。
三角股份華陽輪胎基地和森麒麟輪胎4.0工業工廠等,都是實力輪胎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大膽嘗試。
一名輪胎行業資深人士向輪胎世界網表示,中小型企業看似不及大企業“有錢任性”,但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向精銳型企業發展。
其可在減少盲目項目投資的基礎上,在困境中創新求變,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堅定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他舉例稱,中小型企業可以在花紋設計、配方調整,以及特種輪胎開發等方面多做嘗試,避免同質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