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興城市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谷文金潛心研究國外整零關系,得出四種典型模式,受到廣泛認可。
■德國:契約自由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120多年的發展歷程。
谷文金說:“德國汽車公司與零部件企業保持著契約關系,產品采購完全自由,不受任何制約。”整車企業可以用圖紙向零部件企業招標,促使零部件企業按圖紙進行生產。同時,零部件企業也可以自主開發新產品,供整車企業選擇,從而實現各自的發展,并在競爭中推動汽車行業進步。
■美國:獨立經營
谷文金介紹道:“美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模式與歐洲基本相同。在美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一個巨大的行業,有3500多家公司,雇員總計57萬人。然而,多年來,美國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責任分明,兩者之間沒有形成親密的伙伴關系。”
他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美國以這種自由選擇方式,確保零部件供應商獲得與汽車制造商完全平等的地位。這讓零部件企業擺脫了整車企業的牽制,同時也讓它們甩掉了依賴性,必須自己為產品找出路,從而推動零部件供應商盡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日本:金字塔式
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眾多,規模不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為了把汽車零部件業組織起來,日本采取多層次轉包體制。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各主要汽車公司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和廣泛的協作網。零部件企業加入主要汽車公司協作網后可以得到長期穩定訂貨。同時,各大汽車公司也希望零部件企業能夠長期穩定供貨,從而構成雙向壟斷模式。在日本,各大汽車公司對供應體系中零部件企業都盡量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
日本整車制造商大都與零部件供應商進行“行會式”聯系。谷文金舉例道:“豐田和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組織有協豐會,和二級零部件供應商組織有精豐會。一層層的配套企業各司其職,像金字塔,被稱為金字塔式整零關系。”
■韓國:質價平衡
韓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不長,發展速度卻很快。在零部件價格方面,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根本無法與韓國同行抗衡。
谷文金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雖然有較大產品價格優勢,但是在零部件設計和性能方面遜色韓產零部件。因此,韓國零部件在日本零部件高質高價和中國零部件低價低質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編輯:龐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