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專業的汽車車評人還是普通的汽車愛好者、消費者,在靜態體驗汽車內飾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把目光集中到汽車的車載中控大屏上,原因其實很簡單,尺寸最大、功能最多的就數那塊屏幕了,而廠家在設計之初也是希望駕駛員、乘客能夠第一時間注意到這塊中控大屏,畢竟這塊屏幕是全車的信息大媒介,相比于枯燥的行車電腦顯示屏,中控大屏的顯示內容更直觀,也更生動。
以大餅車上那塊山寨中控屏幕為例,8年前的產品,Windows CE系統,已經可以支持導航、DVD、USB、AUX、SD卡、收音機、倒車影像等功能,還帶幾個簡單的小游戲,受限于系統以及年代久遠的原因,功能的豐富程度和現在的中控屏幕那是沒得比。現在的中控系統,除了以上最基本的影音功能外,還支持下載APP進行功能擴展,也支持CarPlay、百度Carlife這樣的手機互聯,部分產品還自帶SIM卡,可以直接使用4G網絡,并作為wifi熱點,分享給車內的乘客上網。
所以說現在的中控屏幕,那功能是越來越多,尺寸也是越來越大,特斯拉算是開創了車載屏幕Pad化的先河,其后不少自主品牌都還是在中控屏幕的尺寸上發力,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榮威RX5,那塊碩大的屏幕,一直是廠商高調宣傳的賣點之一。比較粗暴的做法就是直接按你按個Android系統的pad,稍微負責任一點的會深度定制,以符合車載使用的習慣,電子產品的彎道超車歷來是中國廠商的強項,畢竟開發成本低和見效速度快,相比于機械結構的完善,電子產品的配置堆砌更容易出成果。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汽車的人工智能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目前全車看起來最智能的部件,中控大屏便被賦予了汽車智能化的重任,動動嘴便可以開閉天窗、調節空調溫度,用中控屏幕也可以炒股、斗地主……那么功能越來越花哨的中控屏幕就等于汽車的智能化嗎?
那么多的功能真正用的有幾個?
當年買了16GB iPhone 6還在用的人現在肯定異常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為什么呢?因為空間不夠用了,系統三天兩頭提示空間不足。當然Android用戶一般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Android用戶可以插TF卡,而iPhone不可以,而占據系統絕大多數空間是往往就是那些影音文件和網絡視頻播放器的緩存文件。手機容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會在手機上裝上海量的APP應用,但實際常用的APP可能還不超過10個,很多APP就這樣成為了僵尸應用,除非自己推送消息,否則都忘記了它的存在。
現在車載中控屏幕的功能是越來越豐富了,但常用的還就是那么幾個。比如聽音樂、收音機、倒車影像、導航這些,實在想不到用汽車的屏幕來炒股或者斗地主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除了專職的汽車司機,長時間要坐在車上等人,誰會沒事的時候在車上坐那么久呢?即使是坐在車上等人,大餅更喜歡用手機來打發時間,而非汽車的中控屏幕。
中控要智能,不應該是照辦電腦或者智能手機的模式。
電視機的出現使得收音機的銷量一落千丈,相比于單純的用耳朵聽,既可以聽又可以看的電視機自然是更受歡迎一些。但很快有人把收音機按到了汽車上,并得到了推廣,即使到了今天這個多媒體這么發達的時代,收音機依舊是汽車的標準配置之一。原因很簡單,就是開車的特殊性造成的,無論是中控的屏幕還是儀表盤的屏幕,即使是抬頭顯示,駕駛員都不可能長時間的把目光聚焦其上,而只能是用余光簡單的掃一掃,快速瀏覽獲取簡單卻實用的信息。而現在的電腦也好,智能手機也好,都講究的是全面而復雜的信息流,給你大而全,但開車時候的信息要求是簡潔而明了,顯然直接照辦電腦或者智能手機的模式在汽車上是行不通的。為什么蘋果的CarPlay大受歡迎,其關鍵點就在于根據汽車的使用需求適當優化了使用界面,看起來只有寥寥的幾個功能,但卻是最貼合用車習慣的。
但CarPlay也好,Carlife也罷,都是最初級的汽車智能化,實現了一些原本開車時無法完成的操作。像榮威RX5、吉利博越這樣通過語音可以控制空調溫度,RX5甚至還能控制天窗的開閉,則是在汽車智能化上邁出了一小步。
所以說汽車要智能化,中控要智能化,不是簡單的照辦智能手機就可以的,必須應地制宜做出適當的改變。再花哨的中控屏幕,堆砌一大堆無用的功能,反而與汽車智能化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