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車市場已成紅海 中國品牌還有突破的空間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轎車市場,一直被合資品牌牢牢占據著,中國品牌雖然擁有大量的車型,但是在跟強大的合資品牌競爭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根據2016年10月
汽車銷量排行榜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轎車市場新車銷售為117萬輛,實現同比增長11%;1-10月份累計,國內轎車市場新車銷售為961萬輛,實現同比增長4%。應該來講,從預期的將出現回落到今年前10個月實現累計增長,今年以來車市的走勢與年初業界相對悲觀的預期還是要好很多。
從轎車市場月度走勢來看
10月份,國內轎車市場同比增速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由于去年同期相對較高的銷售基數,10月份的同比增速較9月份有所回落。但這樣的同比增幅收窄并不會影響今年轎車的大趨勢,轎車市場銷量表現整體仍將保持高位運行。可以預判,“金九銀十”之后的11月份和12月份,轎車市場的同比增速可能還會收窄,但全年轎車市場實現正增長已經沒有懸念。
從轎車市場企業層面來看
1-10月份,國內轎車銷量排名TOP10的企業依次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長安福特、吉利汽車、一汽豐田、神龍汽車和廣汽本田;銷量依次為:138萬輛、137萬輛、107萬輛、57萬輛、55萬輛、52萬輛、43萬輛、40萬輛、34萬輛和34萬輛。其中,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三家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且與排名之后的車企形成了明顯的銷量優勢,居于銷量第一陣營。而除了吉利汽車外,其他排名前十的車企均為合資車企,可見在轎車這個市場,中國品牌仍然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而車業雜談曾多此強調,中國品牌真正要體現比肩合資品牌的實力,在轎車市場的表現實現與合資品牌比肩,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指標。而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顯然中國品牌還可謂任重道遠。
從轎車市場品牌層面來看
歐系銷量規模最大,同比增速也最高;日系企業銷量排名第二位,同比增速也僅次于歐系;美系品牌雖不及中國品牌,但實現了正增長。而中國品牌和韓系品牌則出現同比負增長。也許用馬太效應所謂“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理論來解釋目前競爭已經十分充分的轎車市場,可能比較貼切。應該來講,轎車市場是一個很講究品牌力的市場,沒有產品力和品牌力支撐,在這個市場就沒有混下去的可能;而如果有產品力但品牌力支撐不足,則只有主打高性價比,而這也是我們建議韓系品牌將戰略調整到向下與中國品牌直接競爭的原因所在;對于有產品力也有品牌力的諸如歐系大眾和通用別克等品牌,則可謂相對賺得盆滿缽滿。
從轎車市場產品層面來看
1-10月份,國內轎車銷量排名TOP10的車型依次是:朗逸、英朗GT、捷達、速騰、軒逸、桑塔納、卡羅拉、福睿斯、朗動和高爾夫;銷量依次為:40萬輛、30萬輛、30萬輛、28萬輛、28萬輛、25萬輛、25萬輛、24萬輛、20萬輛和18萬輛。TOP10車型清一色的緊湊型轎車,清一色的合資品牌。這就相對上面從企業層面能進一步直觀的感受到,在轎車市場混,沒有產品力和品牌力的支撐是不行的規律。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轎車市場中占據最大細分市場的緊湊型轎車細分市場,TOP10車型清一色緊湊型轎車,也顯得蠻合理。
轎車的市場機會在哪里?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目前國內轎車市場基本已經是競爭十分激烈的紅海市場。在這樣的紅海市場,對于車企而言到底還有沒有機會謀求突破和發展?
有實力就從別人碗里搶食!
典型的例子就是
大眾汽車。2016年大眾在SUV市場產品譜系不齊全的情況下,拿出降價促銷利器,導致其在轎車市場銷量大增,相對于轎車整體市場的微增,顯然大眾是搶了不少人的口糧,也許這就是所謂弱肉強食吧。
取巧就打造差異化產品!
如吉利汽車 ,在吉利汽車一路高歌猛進的2016年銷量表現中,其在轎車市場也實現了4萬輛的凈增量,中國品牌陣營1-10月份在轎車市場出現下滑5.6%的情況下,吉利汽車則可謂逆勢實現了同比增長11%。應該來講,吉利的增長主要源于其持續打磨帝豪產品,吉利汽車在改進帝豪EC7的同時,又推出了差異化產品帝豪GL和跨界車型帝豪GS,10月份這兩款產品的銷量分別超過7000輛和10000輛,顯然吉利汽車在轎車市場的差異化產品策略是取得了成效的。
有洞察力就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如上汽通用五菱,其旗下轎車產品寶駿310在今年9月上市后,10月份銷量就快速達到12000輛。而按照通常的市場研究,國內目前小型轎車市場需求是整體呈現持續下滑趨勢的,在這樣的市場投放新產品的機會一般不會多。但寶駿310卻讓業界感覺是一個意外,其憑借外觀、空間和油耗表現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擠出了一片新的市場空間。
雖然轎車市場已經很“紅”,但只要有產品力支撐,且能夠有洞察市場機會的能力,能夠有一些差異化競爭策略,當然還是永遠舉到到一片“機會藍”。當然,對于那些產品力和品牌力都有強支撐的車企和品牌,轎車市場再“紅”,也能繼續成為銷量引領,畢竟實力在那。
文章標簽: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