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簡稱F1。
上周末是F1中國站15周年,首先要恭喜紅牛車隊的Ricciardo獲得了2018中國分站冠軍,而各位朋友圈里的F1粉絲量變化曲線如下:
大家都知道F1賽車速度快,0-100km/h加速時間僅2.3秒。在2016年歐洲大獎賽的排位賽中,博塔斯曾做出過極速378.035km/h(借助了前車尾流)。
但是,很多車迷卻還不知道,本賽季F1賽車搭載的是一臺1.6L渦輪增壓V6發動機。有人就納悶了,我家的車也是1.6L排量,加速為何這么慢?僅僅是因為少了兩個氣缸嗎?今天,我們借著F1中國站的余溫,一塊來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
(注:國際汽聯(FIA)在2006年規定發動機要從之前的3.0L V10改為2.4L V8,并禁止使用渦輪;2014年后才更改為現在使用的1.6L渦輪增壓V6發動機。)
1. 制造氣缸巨大的發動機,使其每次吸入和燃燒的燃料更多;
美國Liebherr T264搭載的就是大型發動機。它的車身大小和一間小別墅差不多,自重363噸,發動機比一輛轎車還要大。它的發動機排量高達78L,但其最高轉速只有約1,900rpm,最高車速僅64km/h,但它的最大功率卻高達3,000kW。
2. 增加燃燒的次數,雖然每次燃燒的燃料較少,但燃燒速度快,也可以達到讓燃料快速燃燒的目的。
F1賽車整體最小重量只有約734kg,僅比一輛2010款的江南奧拓重60kg。發動機最大馬力達800至1,000匹,僅怠速轉速便高達5,000至8,000rpm,而運轉最高轉速更是高達19,000rpm。
(注:2014年,國際汽聯不僅把F1賽車的發動機最高轉速限定在15,000rpm,而且又對燃油流速做了限制,最終導致最高轉速在12,000轉左右。)
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的行駛距離稱為行程,氣缸的直徑稱為缸徑。如果行程大于缸徑,則稱為“長行程發動機”,反之則稱“短行程發動機”。
a. “長行程發動機”在低速時的轉矩特性更佳,因此被一些強調拖動能力的車輛使用,如貨車、礦山車等,也就是上文第1點所提到的“大型發動機”。
b. “短行程發動機”擁有尺寸更短的活塞和連桿,因此它更擅長高速運轉,像F1賽車、高性能超跑等均采用短行程發動機,也就是上文第2點中提到的“高速發動機”。
上文中提到,當下F1賽車發動機的轉速高達12,000轉,所以發動機完成一次工作循環的時間極短,即留給發動機噴油的時間很短,因此氣缸內的燃油噴射壓力必須得比民用車強大很多。
為了在更短時間噴射出更多燃油,國際汽聯規定F1賽車發動機的燃油噴射壓力上限為500bar(1bar=1.02kg/cm2),而民用車發動機才150~200bar。
賽車發動機的運轉聲音一般都很大,而發動機噪音主要來源于燃油在氣缸中被點燃爆炸的響聲。F1賽車在高速行駛時,引擎發出的聲浪高達160分貝,比播音747飛機起飛時的噪音還要大。
現在的F1賽車提速快,還受益于ERS能量回收系統。該系統分為MGU-K(剎車能量回收)和MGU-H(廢氣熱能回收)兩部分,都是為了提升加速能力。此外,DRS可變形尾翼在開啟時,可減少F1賽車在直道上的空氣阻力,以提升大直道末端的尾速。
雖然F1賽車引擎的動力十分強悍,但在F1歷史上,它的壽命曾經非常短。2003年前,國際汽聯對每家車隊每個賽季的引擎數量沒有要求,車隊可以隨便換引擎。但從2004賽季開始,每臺引擎必須完成一個周末的比賽(4次練習賽、排位賽、正賽)。
為了進一步照顧資金、技術都不足的小車隊,從2005賽季,國際汽聯規定一臺引擎至少完成兩站比賽;2009年規定,整個賽季一共只能使用8臺引擎;2015年規定縮減為4臺引擎;到了2018賽季,引擎數量被縮減至3臺。
F1賽車發動機動力之彪悍,民用車自然對它垂涎若渴。2017年,梅賽德斯-奔馳在北美車展上發布了搭載F1發動機的“神獸”-限量275臺的AMG Project One。
該車搭載梅賽德斯F1車隊W07賽車所使用的1.6L渦輪增壓V6發動機(源自2015賽季中Lewis Hamilton使用的同款發動機)。而AMG Project One還搭配一套混合動力系統和4MATIC+四驅系統,使得最大功率超740kW,0-200km/h加速時間少于6秒,最高時速超350km/h。
不過,AMG部門表示,雖然AMG Project One的發動機經過重新調校,其紅線轉速被設定在13,500rpm,但壽命只有3.1萬英里(約合4.99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