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不少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都沒有使用自家發動機,而是直接購買使用了其他車企研發、生產的發動機。最常見的東安三菱發動機便被廣泛用于東南、眾泰、獵豹、華晨、北汽、陸風、漢騰等車企/品牌旗下的車型上。
不過或許有些人還不知道,很多中國自主車企其實還使用了寶馬發動機。
2015年,寶馬集團向新晨動力授權了新款發動機的生產資格,并于2017年10月27日正式投產。而這款發動機,就是曾經備受BMWer們追捧的王子系列1.6T發動機,其代號為CE16。
而這款發動機在國產后,并不只是配套給了寶馬3系的入門車型,還被很多中國自主車企采用。
如中華V7——
東風風行X7——
東風風行T5——
獵豹邁途——
(如果有遺漏,還請在文末留言補充)
并且,它們的售價并不貴,如已經上市的獵豹邁途,其指導價只有11.68-15.88萬元。而這也讓很多還買不起寶馬車的消費者,提前感受了寶馬的動力。
那么問題來了,這究竟是怎樣一款發動機呢?
很多寶馬、MINI和標致、雪鐵龍的車主都知道,早在2002年,寶馬就和PSA集團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方面展開了合作,研發了一系列直列4缸發動機,排量從1.4L到1.6L,涵蓋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其中,最為知名的是一款1.6T發動機,用于替代PSA集團的TU系列發動機,以及寶馬N4系列發動機。
對寶馬來說,它彌補了寶馬在小排量高性能發動機領域的不足,它也有了一個讓大家所熟知的響亮名字——王子系列發動機。據了解,該發動機廣泛應用于寶馬1系、2系、3系以及MINI品牌車型上。
不過從2016年開始,寶馬推出了B38系列1.5升TwinPower發動機,用來取代王子系列1.6T發動機。
不過雖然被取代了,但這款1.6T發動機的性能在目前來說并不落后。要知道,它曾連續8年獲得美國Ward's Autoword(沃德汽車世界)雜志評選的“年度最佳發動機”稱號。即使是現在,PSA集團也還在繼續使用它,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多款不同的發動機。
所以,寶馬自然也不甘心就這樣放棄王子系列發動機,于是就在王子系列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了設計升級,并把它帶到了中國,由寶馬在中國的合作伙伴——華晨汽車集團綿陽新晨動力進行國產。這款發動機的性能比過去那臺1.6T發動機更加強勁,其功率比N13系列發動機提升了50%,并可以實現節油5-10%。
看起來,這款發動機真是得到了寶馬的“真傳”,而這樣強勁的性能,則與它采用的諸多先進技術密不可分。如側置缸內直噴技術、寶馬著名的Valvetronic連續可變氣門升程、可變流量機油泵、全鋁缸體等,都大幅增加了燃油的利用效率,降低熱量損失。
雖然沒有采用集成式排氣歧管,但它還使用了寶馬發動機上常見的雙渦管單渦輪增壓技術,這就幫助它成功“壓榨”出額外的功率和扭矩,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別為150kW和280N·m。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寶馬的規劃,除了CE16發動機,還將在國內生產代號為CE18的發動機,其排量為1.8T,最大功率可達170kW,以及一款1.2T排量的發動機。未來,它們都會被自主品牌車企采用。
其實,如今很多車企都具備自主研發發動機的能力,如風行和華晨都有自主研發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產品,但為何如今還有這么多車企使用寶馬發動機呢?
首先,缺乏核心技術。即使自主車企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發動機的技術,擁有自主研發發動機的能力,但有些關鍵技術依舊是掣肘,使其在性能、可靠性方面與主流車企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成本平衡。其實,有些自主車企已經開發出來高性能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比較知名如奇瑞第3代ACTECO 1.6TGDI發動機,其基礎版最大功率達140kW,最大扭矩達275N·m,與寶馬CE16不相上下;高功率版最大功率可達160kW,最大扭矩高達320N·m,比很多2.0T機型還要高。
但即使這樣,由于前期研發投入較高,而后期裝配量少,就使其成本居高不下,遠不如采購其他車企生產的發動機。
再次,提升品牌形象。當一款自主品牌車配備了寶馬發動機,無疑會提升它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費者選購,而這也是很多車企依舊堅持采購發動機的原因。
總的來說,只花十多萬就可以體驗到寶馬發動機帶來的動力體驗,這樣一款車還是非常超值的。那么,你是不是也很期待這樣的車呢。